吴哥窟,是人类空前伟大的建筑奇迹,更是与莽莽热带雨林最最痴缠结合的人类文明。
2015年,说走就走,我撞入了神秘而伟大的古老文明中,是这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同时兼备雄伟到极致、美丽到极致、宗教到极致,慈爱到极致的灿烂文明。吴哥窟,预支了我无数的想象,归还了我强烈的震撼,挑起了我几多的思考,留给了我深深的感动。
正如了高晓松所言:“行万里路,方能回到内心深处”。被一个古老文明感动过后,才能知道,何为世间之最真,能永恒的到底是什么。
一、空前的建筑技艺
行程紧张,此番拜访的古迹不多,在整个吴哥窟范围内只能算零星几个,但都具有重要的代表性。依照建造时间和建筑材料,大致分类简介。
——早期:瑰丽的赭红转结构建筑
⚯ 豆蔻寺
旅程第一站,小而美,仅五座一字排开的佛塔,寺内供奉着印度教的主神之一——毗湿奴。
因是由赭红色的砖块垒建而成,故通体呈赭红色,因了“豆蔻”之名,越看越像青春少女脸上的苹果色。塔内砖块上刻有毗湿奴的各种造型,门柱上镌刻着满幅的文字。塔外部的棱角,密密匝匝无条长短不一的平行线,疏密相间,强烈的节奏感,让建筑轻盈、明快。
⚯ 女皇宫
久慕芳名,小而绝美。通体红色,阳光下甚至反射着红色的光芒,闪耀着墙体上精美雕刻。像一个惊世美女,遗世独立,绽放着她的美丽。惊叹于这里的雕刻,似刺绣般,精美、繁复、对称,甚至是立体的。每一个门楣上,满满的人物、繁复的层次,记录着一个个故事。《罗摩衍那》、《摩珂婆罗多》的故事,无声地,一遍遍地,向你诉说。
白衣瘦小老妪侧坐于台阶间,美丽、微笑,见到我们便唱起了歌谣,古老的语言、古朴的民谣在残垣间飘荡、撞击、散落,非常好听。想知道她在唱什么,导游笑说“不用知道”,想来是诉苦求施舍的,却也这般好听。红墙、白衣,断壁、歌谣,乞讨也能美丽得像个故事。
蒋勋先生曾说,阳光会次第点亮吴哥寺庙墙上的雕刻,可我们拜访正值晌午,阳光实在太过炙热,女皇宫似一团美丽的火焰,亮得耀眼。
带着一背的汗匆匆而过,未曾驻足细细观赏,实是可惜。
——中期:宏伟的石结构建筑
⚯ 小吴哥
苏耶跋摩二世的陵寝。跋摩,意为宝座,即为王。因国力逐渐强盛,建筑的材料从红砖变成了巨大的石块。
小吴哥,是吴哥窟中最为雄伟壮丽的建筑,占地足有9公顷,建设时间长达30年。走过500米的步道,越过护城河,再走200米参道,才能到达有着三重回廊的主建筑,建筑中心,便是5座高高的莲花塔尖,是全部空间向上拔起的焦点。
那是柬埔寨的骄傲,是柬埔寨的精神图腾,已镌刻在他们的国旗之上。建筑主要采用了透视与对称的法则,一眼便可见建筑的全貌,一眼便为它的恢弘气势和精美绝伦倾倒。
经历了一层一进进的参观,经过了漫长的排队,我们最终登上了五座高塔,难抑心中的激动,终于站到了吴哥窟最核心的建筑代表之中,徘徊良久。
♒︎ ♒︎
建筑的精妙之处甚多,最喜三点。
⚚ 镜花水月:参道两侧,各有一个较大水塘,立于塘边,清晰可见五座圣塔的倒影,与真塔相映成趣,甚至比真塔还美,折服于古代真腊人的审美与情怀,镜花水月,叫人感悟生与死、虚幻与真实。
⚚ 人性设计:记得在女皇宫直射于阳光下的炙热吗,在小吴哥的回廊下全无炎热之苦,得益于双层回廊的设计精妙,外侧回廊低矮,遮雨挡光,内侧回廊顶部高挑,阴凉避暑,真腊建筑家的智慧的充分体现。
⚚ 凝固的教义:如同我在巴黎圣母院感受到的,吴哥窟的建筑同样也为宗教服务。漫长的参道,让人一步步走入神界;坡度60-70米的陡峭、窄小台阶,让人不得不匍匐于台阶上,手脚并用向上攀爬,以最卑微的姿势、最虔诚的心,登上天堂。建筑,是引导人走进宗教殿堂,寻到心灵天堂的凝固的乐章。
——后期:佛教精神笼罩的石结构建筑
⚯ 大吴哥
滚滚的历史车轮向前,阇耶跋摩三世成为了君主,经历了太多残酷战争的君主,在第二任妻子的建议下,改信了大乘佛教。于是,我们在巴扬寺,也就是大吴哥,看到了不同的宗教建筑。
山,你一定见过,但一座无数巨大石块精心垒起的寺庙群峰之山呈现在你眼前时,你一定会惊叹,会被震撼,我便是如此。初见巴扬寺,我几欲匍匐在地,佛教中的世界中心,最高境界的须弥山,应该便是这般模样。
进入巴扬寺,似在攀爬山峰。寺庙呈正方形,共分三层,中央拔尖、磊磊环堆如同莲花蓓蕾的高塔。每个高塔,均有四面佛陀像,其原型正是阇耶跋摩三世,足有100多面。轩宇的眉宇、中稳的鼻梁、热情的厚唇、慈祥的气质,似淤泥中浮出莲花般洁净的微笑,这便是著名的高棉的微笑。
据说,晚年的阇耶跋摩,经历过惨烈的战争,似乎想合上双眼,让大乘佛教的思想引领他冥想另一个宁静的世界。战争消失了,嗔怒与威吓的面孔都消失了,只剩下一种极沉静的微笑,若有若无,在夕阳的光里四处流荡,像一种花的芳香。只有微笑,在城市高处,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此行带了很多花里胡哨的衣裙,在古老的遗迹前尽情摆拍,想用最鲜艳的色彩,和最古老的灰色建筑,撞出最美丽的火花。无论在那里凹造型,总有一双温厚的眼睛,微笑着俯视着我,宽容我的臭美,庇佑着一群群造访它的游客。
巴扬寺周围的壁画,描绘的也不再是宗教故事,而是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生活。宗教的殿堂里,因为统治者心怀百姓,意愿普渡众生,而出现了平凡生命的身影,也成为后世了解古代真腊人的重要依据。
宁不负春光 随性的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