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没有做这个事情之前,不曾有过这样的烦恼。那时只是想着把文章写好,投给别人,让别人去断定文章的好坏。
疫情期间,在家里待久了,除了折腾美食,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入了自媒体的坑的。
今天是运营公众号的第41天,每一天都在学习、摸索。这像是一场孤军奋斗的战役,我拿着一把砍刀,在四面环敌的战场上顾此失彼。
这些,都使我的生活变得充实。
生活变得充实的同时,也变得焦虑。
这就是成长。
2
最近每天醒来很早,在吃早饭之前,脑海中酝酿着文章,有灵感了立马打开电脑开写。吃过早饭,到了上班的点,心中总装着事情似的,继而将精力放在工作上,偶尔偷个懒,也是在看书,审稿,或者继续写之前想好的标题文档。
公司最近裁员严重,我很庆幸留了下来,只是所有这方面的事情,鸡零狗碎,乱七八糟,都落在我一个人身上,每天睡觉都会想,明天的工作该怎么开展,操心得要命。
我之前就说过,我是那种只要有事,就会在心里停留好久的性子。
关了门,也会想门关好没有,回去重新关一遍;
有人跟我发了信息,看到了,不回复就会反复惦记;
涨了一个粉丝,会开心很久;
这样受环境影响的性格,往好了说,是细心,往坏了讲,是敏感,是玻璃心。
3
每天,真的很忙,忙得分分钟想辞职的感觉。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感。
下午5点多开完会,然后写日报。
下了班,除了一些重要信息回复,我一般会抽时间陪家人下楼逛一逛,或者打羽毛球,看个电视。我从来都是把生活和工作分得很开的人。
再然后呢,我就开始全身心投入到文章的编辑排版上面了。
我会跟同样做公号的朋友吐槽,这种事情,费时费力费脑细胞,图什么。
说得违心一点:是喜欢,习惯,找点事情做。
说得真实一点:是想以后能靠这个赚一点钱,毕竟很多人称这个为副业。
有人觉得,做自媒体,就是写文章,审文章,发文章。
如果你单纯的这样觉得,那我只想说,你以后千万不要入这行,你干不来。
就像很多事,我们站不到当事人的角度,就觉得那么简单的事情都干不好,每天叫累,没有骨气。
这个词叫什么来着?
对,站着说话不腰疼。
4
疫情让我们这种还没去单位复工的人,体验了一把“自由职业”的感觉。
要一个员工100%的上班时间投入到工作上,这个几乎没有人能做到,总会抽空分神。
精神层面。身体层面。
说着,感觉像跟出轨一样。
身边的朋友,有忙碌的,有颓废的,有不知所措的,也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
而我,包含了以上所有。
这便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求真正自由职业的原因,是因为,在很多事情上有得选择:
不像家里有点什么事,要腆着脸跟领导请假;
不像有个聚会,因为要加班,而遗憾的回复:我加班,你们玩儿吧;
不像计划没有做好,被领导训导一个小时;
也不像每个月累死累活,都拿那么点儿固定工资。这个是主要原因。
5
有一段时间,我每次在研究完别人做得好的公号时,会纠结于我自己公号的题材和方向问题。我有野心,我企图做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
但我高估了这种野心。
从某种层面来讲,这是一种急于求成的表现。毕竟我才着手一个多月。
我分析着后台的数据,这么多粉丝,阅读量为什么都上不去。
是什么原因:
文章没什么质量?
或者说文章针对的人群不对?
没有互动性?
是我一个人在平台上自嗨?
还是很多人就是奔着投稿来的?
这些,就是我好一段时间在纠结「年月笔记」公众号题材和方向的原因,也会逐渐去改善,帮助某些真正坚持写作的人。
6
忙碌跟充实,有着很大的区别。
譬如:
我每天因为工作,操心。打电话,处理各种问题,上课,开会,有时还要出差,没有时间看会儿电视,没有时间看一本书。这叫忙碌。
我每天跟想相处的人,做美食,看电影,看书,写文章,还可以去约个下午茶,打个篮球,跑步,聊聊天。这叫充实。
我接触的那么多人当中,貌似,不是所有人都很清晰自己的兴趣爱好。
他们茫然得连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都不知道,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我曾经因为工作忙得脚不沾地,上6个班的课,打好几十个电话,一天拜访四家企业,吃饭大部分是面包和水,在路上边走边解决。提升自己的时间,总是花的值得。只是后来,我把这些,与生活中那些想做和喜欢做的事,划清了一条很明显的界线。
忙碌归忙碌,但充实也有必要。
每天工作完,我会在电脑面前写文章,一坐就是大半天的时间,长篇,短篇,从公众号发布过的文章,到未发布的《少年剑出关》、《就业日记》故事系列,都成为了充实我生活的某一部分,也是我给自己压力的来源。
7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把他归之于成长类。
或许是在经历过的那么多岁月中,许多的经验告诉我的,要珍惜时间,珍惜眼前人。有人说过一个个错误的观点,说我们会无聊很久。
每个人生活的长短、有趣与否,都不尽相同。相同的是,到了某一个既定的时间点,我们都会离开这个世界。
怎么把握,成了我们大部分人探讨的问题。
不管你现在多少岁,总要去找到令你心动的事和物,从中体会各种情愫的起伏交织、辛酸苦辣,方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