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要让期待成为一种枷锁
川夏
1、“我是为了你好”
期待、期盼是父母对孩子们未来的一种美好期许。因为父母年轻时经过艰苦的奋斗才赢得如今安稳的家庭环境,所以,往昔父母在情感上、物质上的贫乏让为他们发誓决不再让自己的孩子遭受。
于是一群群标榜着“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父母给自己的而孩子划定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父母迫切的期待、期盼、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他们早已设定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容停顿和另择它路。可是,那些期盼窒息着孩子们的精神自由,“期盼”这个可恶的刽子手在扼杀一个又一个自由的生命。
曾几何时,那代表美好祝愿的辞汇也变得面目可憎,让人见之生厌,闻之作呕。期盼,曾经的圣洁丢失的一干二净,现在却成为父母扼杀孩子精神自由的帮凶。
一句“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你知道不知道?”“你知道我对你抱有多大期望吗?”“我希望你将来能有一个好工作。”“不听我的话,将来有你吃苦的时候。”“我这样做是希望你将来能有出息。”……诸多种种,一句话,我(父母)所有的安排都是为了你(孩子)好,你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坚定的按我(父母)设定的路走下去。可是从来没有人去考虑孩子的感受,聆听孩子的想法。总是粗暴的用“我希望你……”“我对你抱那么大的期望,你却……”封杀孩子的一切争辩与言语,似乎孩子只要偏离父母的预设轨道,哪怕只是辩解一句都是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的罪人、逆子。
因为期待,为了你好,父母要设定一切,不许早恋,不许胡乱交友,不能有自己的隐私和自我空间;
因为期待,为了你好,父母在寒暑假要为子女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没有周末,没有假期;
因为期待,为了你好,父母为你做好一切,作为子女只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节约下大把的时间用来练琴、练字、练吉他……,做奥数、奥语、奥英、奥物、奥体……务求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因为期待,为了你好,儿女只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埋首死读书,每一次取得的好成绩便是给父母最大的安慰和礼物;
因为期待,为了你好,孩子们“年少青丝成白发,皓首读书世人夸。身心苦累银牙碎,博得双亲带笑颜。”
如果不想有出息也是一种选择,孩子们能不能选择不想有出息呢?
2、期待越深,伤害越大
家人的期盼是一种无形的枷锁,在催逼着孩子们努力的向他们心中所想的目标前进,不管遇到多少挫折和磨难,他们都一味的支持,而孩子们只取得的成绩则是他们骄傲、炫耀的资本。当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哪个父母不是以子女的优秀为荣、为骄傲的呢?说到底,子女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也是一种责任的承担。
但是,有些时候,过犹不及的期待对父母与子女的伤害颇深。每一个子女都想过反抗,斩断这些看似为了你好的链条,做一个放纵、叛逆的孩子。可是,有些人成功了,他们叛逆、不听话,与父母的对抗与日俱增,甚至演变成大打出手。也有些人的好孩子形象已经深入每一位亲朋好友、路人甲乙丙丁的心中,成为与别人家的孩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最佳典范。斩不断,理还乱,无奈泪流唯向前。这好孩子的假面一戴或许就是一生,可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多的假面。
3、两种不同的人生
我们可以来试着想象下叛逆者和好孩子的未来图景。
叛逆的孩子长大后会像他们的父母期盼自己一样来期盼自己的儿女,可以说这是一种循环,是历史的重演、重复。他们年轻时与父母对抗,不学习、不听话、没能力、工作差(当然也有做大老板的),自己吃了太多苦,然后在自己为人父母后幡然悔悟,期盼自己的子女不要重蹈覆辙,期望他们能按照自己设定的道路一步步成长。故事就是这样,单调而重复,如同电影一般。当然,也有跳出这个圈子的,我只能高兴地说一句:恭喜,你终于摆脱了窒息你的枷锁。
好孩子或许更加可悲,内心深处真实的自己和外显的自己是天渊之别,好孩子的假面一戴就不知要佩戴多久。他们每日都处于内心的煎熬之中,或许也有人习惯了这种戴着好孩子假面生活的方式,然而一旦因为某种事爆发,炸毁那坚硬的好孩子假面,露出最真实的一面,好孩子给我们带来的将是颠覆性的认知,令人难以置信。
此外,好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要遭受各种担忧的折磨,担忧考不好,担忧找不到好工作,担忧自己做的不够好、不够优秀,更担忧满足不了父母的期待。所以,好孩子害怕失败,太多的事情不想去尝试,没有欲望,没有追求,唯有如此,才能规避失败,才能保持“独孤求败”的优秀。毫不客气的说,好孩子一生中都在做着自己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有些时候即使好孩子做了那些不应该好孩子做的事,也不会有人相信那是他做的。因为好孩子从来不会偏离父母为他设定的道路,这条道路直达“成功”的彼岸,道德无缺,人格健全。须知,阳光照耀的地方尚存黑暗,完美的背后注定存有一击必破的瑕疵。
孩子们多么想要摆脱期待的绑架,挣脱精神的枷锁,追寻精神的自由,释放自身的天性,在民主的家庭土壤中快乐的成长。为人父母者,不要将“为了你好”的紧箍咒时刻挂在嘴边,也不要把一切期望当作大山压在孩子稚嫩的肩头和心头,更不要把期待变成对孩子快乐、自由的绑架,请还给孩子一个自由、健康的心灵,还给孩子一个快乐、多彩的童年。
4、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既然不能让期待成为一种枷锁,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如何做呢?我想要规避这种情况,首先就要弄明白期待的来源。第一,期待是人之本性,人之常情,这是无法割舍、无法泯灭的(现在说的是普遍情况)。第二,父母对子女的期待,其实是父母自身情景在子女身上的投射。比如,几乎所有的父母在自己儿时成绩不好,或者最后辍学,他们都会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希望他们成绩优秀,可以说,儿女的成长是他们儿时梦想的继续。即使那些学历高,成绩优秀的父母也是如此,他们把父母教育他们的模式应用到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上,同样把这种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他们同自己一样,努力学习,达到自己的高度。因为一旦子女达不到或者逊于父母太多,那么面临的就是各种流言蜚语与嘲讽。所以期待就这样诞生了,而且愈演愈烈。
其次,知道了期待的来源以及心理机制,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如此做:
第一,无法抹除和严禁杜绝期待,那么为人父母者就要控制期待的度,凡事都有度,一旦超过了度,过犹不及就会对彼此造成伤害。这样的例子在《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里俯拾皆是,在现实生活中更是不胜枚举。像某位父母把孩子的休息时间极度压缩,用来上各种培训班、补习班,最后年少的儿子青丝成白发。控制度需要父母学习一些教子理论,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学会帮助孩子合理规划未来等。
第二,家庭教育要营造一个民主的环境。民主是家庭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心理学家诺尔蒂说“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如果孩子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忍耐;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提高自己的身份;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爱。”所以父母在处理各种问题时不能大权独揽,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尤其是孩子在学习上出现问题,与父母存在分歧时,父母万万不可把这些紧箍咒挂在嘴边——“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你知道不知道?”“你知道我对你抱有多大期望吗?”“我希望你将来能有一个好工作。”“不听我的话,将来有你吃苦的时候。”“我这样做是希望你将来能有出息。”这些都是阻碍沟通交流的重大障碍,只要父母一说,大部分孩子都会偃旗息鼓,不会再辩解,因为在他们心里如此认为,“爸爸妈妈是不理解我的,从来都不考虑我感受”。一旦这样,孩子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叛逆、抗争到底,另一个是理解父母,做一个听话的孩子,服从安排。其实,好孩子内心的不满只是在压抑,只待导火索使其爆发的那一天。因此,家庭民主环境的营造,可以使父母倾听子女的心声,明白他们的想法与需求,从而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不是将父母的期待转化成一种枷锁。
中国式的父母对孩子倾注了太多的心血,抱有太多的期待,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可是没能把握好期待的度,没能处理好与子女的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造成一些病态的期待,使孩子丧失了快乐的童年、健康的心理等。这些都是为人父母者需要引以为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