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映的一部带有浓厚的墨西哥风情的迪士尼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收获了北美票房冠军,也收获了观众们一行行的热泪。那么让我们感动的是什么呢?
生与死
谈起死亡,我们更多的是害怕,因为死亡标志着一生的终结,也就是什么都没了。
所以我们避而不谈死亡。
墨西哥人对死亡的看法与中国有着明显差异:对于我们来说,死亡大多数时候是一个需要避讳的话题,围绕死亡的节日通常是严肃与静谧的。但差异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共通点——墨西哥人有亡灵节,而我们也有中元节。尽管有文化差异,但更深层次的人类对于鬼魂的逻辑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我们之所以都会认为有死后的世界,而亡灵鬼魂们将于某一天重返人间,是因为希望能借此与逝去的亲人得到短暂的重聚。「鬼节」的真正意义并不体现在当今大多数恐怖鬼片中,而最初的意义本该是用来寄托我们对逝者的哀思。
《寻梦环游记》用欢快的气氛,诙谐的台词描绘了一个绚烂的亡灵世界:人间与亡灵世界以花瓣桥相通,只有那些有家人供奉相片的亡灵才有资格通过桥去人间看看他们在世的亲人。
而耐人寻味的是,亡灵也会“死亡”——在人们彻底遗忘他的时候。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从人际关系网里消逝,你悄然离去;
而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
《寻梦环游记》正是印证这段话。当一个至亲的人离我们而去,我们会感到悲伤,因为他们的音容笑貌就此停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而他们在这个世界消失了。我们也会感到困惑:难道人的存在就是虚无的吗?在世上走一趟,然后奔向死亡。正如加缪所言: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许多哲学家正是因为看破这一真理,所以选择奋不顾身投向死神的怀抱。比如梵高,海子。
纵使真相残酷,皮克斯也仍然愿意为我们造一个乌托邦,让我们看到死去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快乐地生活,还能以特殊的方式与在世的亲人见面。这也是影片的感人之处。
所以,我的朋友,如果你也不幸地遭遇了至亲的离世,不要难过,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着,没有病痛,没有寒冷。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
梦想与亲情
一部好的电影,它的内涵总是丰富的。除了对生与死的思考,另一个贯穿全片的线索便是梦想与亲情。米格的曾曾祖母因为丈夫追求音乐抛弃家庭而从此痛恨音乐,而这也成了“祖训”,所有人不能做与音乐有关的事情。热爱音乐的米格当然不甘心,他借歌神的吉他去参加比赛,没想到因此误入亡灵世界。当梦想与亲情发生碰撞,你会如何抉择呢?
影片中米格与家人达成和解,自己也能当一个音乐家,但生活远比电影复杂,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子女与父母的冷战、翻脸,要么子女的妥协与不甘。子女怨父母不支持他们对梦想的满腔热忱,父母怪子女不理解自己的苦心,彼此跟白天与黑夜一样站成两个世界。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歌,他们只想把他唱出来,而不为了什么。如果不唱,心里就憋得慌。追求梦想的路注定不平坦,就跟张爱玲笔下所描述的:母亲叫她不要走那条荆棘丛生的小路,怕她摔倒跌得头破血流。但她执意要走。
而天底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都害怕子女会吃太多苦流太多泪,所以想让他们从事安稳的工作;而子女呢,把这当成干涉,当成对他们理想的剥夺。如果彼此都能替对方想想,多沟通,是不是这亲情的裂缝就不会这么大了呢?
世间的爱,大都是披着狼皮的羊。但无论如何,选择权在你手里,也在你心里,一旦选择,就不要后悔。同时,也不要忘记,父母,永远都是爱你的,永远都是你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