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名:《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作者:干国祥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阅读时间:2020年1月31日
阅读章节:第二章(课例一《景阳冈》)
阅读时长:60分钟
阅读页数:P88—P110
读干国祥老师的课例一《景阳冈》有感:
这一课例的开篇干老师就说:我们用案例来理解理想课堂的第二种境界,用理解在知识焕发迷人魅力,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如何成为让学生环绕的火堆?
干老师是把《景阳冈》一课的精彩定格于整个生命进程的教学的理解,并据此精确地制定了新教育的三类教学目标。
课例大概分了五个部分:
课前、开始、引导、渐入和拓展
从课前引客到预习作业的检查,真正的实现了:“预习是为课堂而服务”的。
预习是学生独立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是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课堂教学则是对独立学习的效果的检测、修正和提升。
真正的实现了“教”为“学”而服务。
在课例中,因为学生对于预习的批注部分(也就是目标三:用铅笔批注能够体现武松性格的精彩语句,并在旁边用词语注上其性格特点)做得不够精确和详尽,干老师就进行了各种巧妙的引导、挖掘和完善。甚至对学生预习不够确切的问题而不确切的答案,反复的追问,反复的确凿,直至对文本生命灵魂深处的追问。从而最终让人物的性格一步步细化,一步步精确,一步步明朗,一步步鲜活起来!
真可谓逐步深入,层层递进。最后完美的归纳总结和拓展引申,更是让整个课堂显得:有张有合,张弛有度!
干老师在教学文本、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文本核心的同时,还巧妙地结合了文章的写作手法的教学,在觉察学生不太会做批注时,及时地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及时地通过老师范注引导学生做笔记,补充批注来培养学生为阅读做批注的习惯和能力。
整节课中干老师都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与经典对话,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万花筒一样的层层打开,层层精彩,逐步品味和学会欣赏经典之味,经典之美!以至于随着每一步的深入,我们都不得不感叹:经典就是经典,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它处处值得推敲!经得起每一次带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与文本的核心对话的共鸣。
这样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教会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思考价值。所说:文章处处皆经典,那么干老师的课堂也可谓处处皆让我们体会到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就如一位得道高人一领着我们一群沙弥读经诵典的参悟,因为高人的引领而让学习之处,处处形成“点石成金”之效。
尤其是最后完美的拓展隐身,知行合一的升华部分:这里,干老师根据本节课同学们的预习批注的不足一再强调后,最后点悟:用这节课所学的方法补充课文批注多多益善,精益求精——课堂的精彩源于课前的精致,谨慎细致。
总之,干老师的课堂真是一种享受,一种莫大的享受!
读到此处,本次课例已经完美结束。但是合上书本,思维翻滚的浪潮却久久没有停息。我脑海里也不停的追问自己:作为一个一线教学语文老师,是不是也应该:把笔当做武松的哨棒,课前“随身而带”课上丢“棒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