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荏苒,年月总是匆匆而过。两年前(2017年9月),我成为了一名高校辅导员,抱着对自身的怀疑、工作的忐忑、未来的期许开始了这一段神秘之旅。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担心自己的行为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期待自己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这是一种复杂的心情。
当开始和我的学生见面时,更多的是尴尬。各班班长带领各班成员一起来讨论助学金的问题,我一个人都不认识,我傻傻地待在那里,看看之前的老师怎么说的,看看学生怎么做的,那一刻我承认:我对辅导员的工作,一无所知。
对于辅导员工作的理解,一直以来都是我想象中的理解。大学时期的辅导员与我们并不亲近,我只记得她会出席的几个场合:学院励志成才报告会,作为团委书记出席;每周班长例会,作为辅导员出席;大型学生活动现场,作为嘉宾出席;要毕业的那一年,唯一一次走进宿舍,告诉同学们要做好就业安排和打算……这些片段都是零散的,都是不成型的。很明显,我只是一个旁观者,我并不知道她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我也不了解整个高校教育系统中,辅导员到底担任着何种角色。两年后,我发出的第一个感慨:当我开始担任辅导员,我才明白大学该如何渡过。
为了让自己尽快适应辅导员工作,我开始了我的进阶之旅。我买了两本书《给高校辅导员的100条建议》、《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这两本书奠基我对辅导员工作的最初认识,让我对辅导员工作有了大致的了解。在《给高校辅导员的100条建议》的自序当中,有一篇文章《那些辅导员想不通的事》。里面详细介绍了辅导员工作的十大困惑:
困惑一:学生就该管得严一点!
困惑二:学生不怕我,怎么办?
困惑三:我总担心学生出事!
困惑四:学生不理解我!
困惑五:有几个特别难管的学生,总会让我难堪!
困惑六:我的学生不听话,他们不尊重我!
困惑七:学生给起了外号!
困惑八:我的学生平时很懂事,怎么突然又这么不懂事了?
困惑九:学生嫌我太唠叨,怎么办?
困惑十:总有那么一两个学生懒懒散散,自己都不上心,我又能怎么办?
从现在看来,这十大困惑毫无意外地出现在我的工作里,把我的工作变得“五颜六色”。我开始意识到,辅导员工作,有规律可寻,也有方法可总结。规律是“道”,方法是“术”,关键在人。
有的辅导员老师,能够带出一批优秀的学生,成就感爆棚。而有些辅导员疲于应付工作,只为完成工作,丝毫没有成就感。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两种不同的工作结果。我想成为前者,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其实有蕴藏着很多的技巧和方法。你在恰当的时候,要果断引导,避免他走上歧路。你在关键的时候,要及时回馈,让他有明确的规则意识。你在正确的时候,要真诚表扬,巩固他的优良表现……非常遗憾,这些我都做得还不够好。我还没有完全把握好这份工作的规律,只有断断续续一些不成系统的方法。
我其实是一个怕学生出事的人,尤其是重大安全事故。因为我的身边有过这样的例子。在大二时,我的一位学长在自习室晕倒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最终治疗无效而离世;他晕倒的原因是急性心脏病爆发,最终的结果是家庭、学校都无法承担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最终的怒火都会对准学校。学校是一个无辜的责任承担者。那两周,上至学院院长,下至辅导员,全程陪护,害怕家长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所以在安全面前,其他都可以拍后,也只有安全的前提,一切才有可能。近期,在晚上下午七点钟,一名辅导员的学生驾驶电瓶车,前方车辆突然急刹车,遭遇车祸,被诊断为脑震荡,面颅骨有骨折,以及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现场惨烈。在后期的处理过程中,辅导员及时联系了家长,庆幸学生无生命危险。如果出现生命事故,就不是一名辅导员能够承担的责任了。
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就必须消除隐患。这就需要建立起信息反馈机制和学生自我管理体系。信息的及时性,能够让辅导员早知道,早预警,早处理。学生的自我管理体系,重点是让他们在生活中培养起相关的意识,如安全意识、规则意识、危机处理意识……这些意识的培养,不仅对他们安全的基本保障,也是对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辅导员想不通的事情还有很多:为什么学校的要求总是“与众不同”?为什么现在学生的想法做法让你“耳目一新”?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那么难管?为什么学生总喜欢去微博、贴吧表达自己的不满?为什么学生喜欢上课玩手机,不认真上课?为什么学生总是高谈阔论要去征服世界,却吝啬在生活中点滴努力?为什么学生都喜欢熬夜?为什么学生都……太多的问题,总是萦绕在脑海。辅导员工作就似一个百宝箱,每次挖掘都是探秘。
重读《那些辅导员想不通的事》,重新梳理辅导员工作的点滴,增进对辅导员工作的全面认识,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促进辅导员个人成长。疑惑的事情每天都发生,如何解答疑惑?如何利用知识IPO步骤去增长自己的能力?每天都需要反思,也每天都需要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