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知识分类模型是非常不完善的,仅供个人在研究各种不同知识领域的时候参考使用
分为四类
客观知识 | 主观知识 | 宏观知识 | 微观知识 | |
---|---|---|---|---|
性向 | 绝对性 | 相对性 | 历史性 区域性 | 不确定性 |
研究出发点 | 数字 | 人 | 退相干的团体 | 人 |
研究方式 | 论证 | 思想 表达 | 数据分析 | 调研 |
研究原则 | 万物皆数 | 以人为本 | 宏观研究方法论 | 微观研究方法论 |
学科 | 理工科 | 艺术 禅 | 政治学 宏观经济学 | 人类学 微观经济学 |
客观知识(理工科):
- 以科学技术为代表
- 完全不带有人类主观因素的介入可能
主观知识(艺术、禅):
- 发端于人,回归于人
- 无法被量化分析,概率统计
- 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立的词汇体系
微观知识(人类学 微观经济学)、宏观知识(政治学 宏观经济学):
- 两者是合作的关系
- 对人进行微观研究进而产生微观知识样本,这些样本的统计学数据供宏观研究所使用,从而产生宏观知识
- 发端与人,退相干以后才能进行量化分析
分类说明
为什么要做这个分类
个人在研究主观知识的时候,发现每个人的主观性词汇体系,会严重影响到沟通,这个问题在客观知识中并不存在,所以做一个分类分析一下
举一个“这本书不错,可以读一下”的例子,你会发现里面会出现主客观角度、时间维度、推荐程度、建议程度的诸多不同
- 这本书(对我来说)不错,(推荐)可以读一下
- 这本书(对你来说应该算)不错,(建议)可以读一下
- 这本书(我还没看,应该)不错,(推荐)可以读一下
- 这本书(我还没看,可能)不错,可以(试试)读一下
- 这本书(我看了,一般,但是对你可能还算)不错,可以(试试)读一下
- 这本书(我看了,非常)不错,(强烈建议你)可以读一下
正是因为主观知识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逻辑混乱和丢失的情况,造成交流的低效,所以应该注意在交流此类知识的时候,了解其特质,避免无谓的混乱
这并不是一种按照学科来划分的模型
就拿经济学举例,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会归属于不同的知识类型:
奥地利经济学派:主观知识(认为经济行为不可量化)
古典经济学:微观知识(只研究人的经济行为)
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宏观知识(只研究经济理论数学模型)
哲学也一样,维特根斯坦的早期思想属于客观知识(《逻辑哲学论》),晚期思想属于主观知识(《哲学研究》)
什么是“退相干的团体”
退相干的团体,是指团队中的个人行为已经不会影响到团队的整体外在表现,比如经济学研究中对于公司、国家的经济数据分析
首发(公众号:马文at小丑鱼)长期修订(简书:马文Mar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