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的意思呢,就是孔子说,说话美妙动听,表情讨好热络的人呢,这种人很少有真诚的心意。
“敢”想
今天读到的这段呢,居然和今天早上在散步的时候呢,听到的是同一个部分,这个也是很有机缘,希望小蘑菇也能够把握机缘噢。
今天付佩荣先生讲的这段呢,其实一直在重复仁这个核心思想, 仁代表真诚的心意,虽然在论语里面说,如果人巧言令色的话呢,就很少有真诚的心意,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呢孔子并不鼓励巧言令色,但是傅佩荣先生也说了,如果出发点仍旧是真诚的心意的话呢,其实略有些巧言令色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对当今社会来说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所以呢,关键点是在是否真诚。
在今天的这章里面呢,还提到了仁的三个阶段,一个阶段呢,是人性,讲到的那就是人性向善,为什么不说人性本善呢,这在音频里面也有说明:人性本善并不是儒家的观点,如果儒家认为人性是本善的,就没有后头的学习和修行,而孔子非常强调自我学习和修行的部分,所以论语说的是人性是向善的。
第二个阶段指的就是人之道,叫做择善固执,这四个字出在《中庸》,我刚才查了一下它的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对认为正确的事就坚持执行,这个是论语认为的处世之道。
第三个阶段是人之成,说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成在于什么, 《大学》里面的止于至善,简单翻译来说就是达到完美的境界。
我觉得这三个阶段应该有更详细的说明,希望后面能够好好的体会体会。
在今天的这一章节中呢,还提到了中国人的羞耻心和外国人的罪恶感的差别,这个也是由于儒家文化和西方的神学文化造成的差异,仔细想想的也确实如此。
总结今天的内容其实就是与人相处,需要有真诚的心意,尽量不要巧言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