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意间发现这本书,打开之前不知道是什么内容,也没有猜想到里面的故事情节会如此动容和吸引我。
每天都是利用零碎的时间来阅读它,有个孩子时间便早已不受我支配了,好在他比较懂事,偶尔早上忙完会问我“ 妈妈你在忙啥呀 ”,我说“ 我准备学习呀 ”,“ 哦,那我今天不会打扰你好不好 ” ,有时候一句话的语法都是混乱的,他喜欢倒着表达一句话,在我看来是极其少见的,至少目前没有见到哪个孩子喜欢这样说话。稚嫩却认真且充满感染力。
刚看完第一节,翻到第二节下意识的看了下右下角358页一共758页,好巧啊,这两组数字让我莫名的觉得开心。我往深处挖掘了一下,有两个原因:首先作者塔拉终于考上了大学可以逃离那个让她压抑了十几年的家和疯狂偏执的父亲;其次是因为已经看了一半了居然有点期待结局想快点看完但又不舍得快进式浏览。
进入第二章,我自己也有了一个细微的变化,我开始划线写想法,以前也看过别的书,很想写一点自己的看法但一点开别人的评论,总是习惯性的退缩了,我觉得我的文字太稚嫩太没有高度。而现在我居然开始为我认为好的句子或者一段话发表评论。
就像这本书的作者塔拉,不断的挣扎于原生态家庭带给她的信条一样,既想冲破这座牢笼又不敢违背她一直以来受教于父亲的宗教信仰,她忠实于父亲更渴望忠实于自己。一次次的拐点事件将她推向一直渴望而又害怕的未知世界,她一次次的在恐惧 退缩和前进的道路上自相矛盾,她敏锐的洞察力和感悟力让她不断做出接近内心声音的决断。
生活在大山里,更贴近动物和大自然,似乎和作者父亲的性格更加贴合,简单粗暴信封自然和摩挲门,不相信政府和科学知识,觉得他们是吃人的恶魔怪物,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认知和固执。我公婆也是生长在大山里的人,在我刚进入这个家庭的时候吃饭是最让我头疼的事情,我不习惯他们的饮食而他们其实也不喜欢我的饮食,我喜欢吃炒菜他们觉得炒菜吃会非常容易上火,一开始婆婆是拒绝吃炒菜的,或者一种新的做法他们会本能的选择怀疑这应该不好吃,我不太想吃,这跟我以为的不一样,我想这不怪他们。
故事照常进行,塔拉在大学忙着她的各门功课学习考试,在第一次考试挂科后她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父亲接的,此时的父亲是温柔的,塔拉也如实相告在学校过得并不好甚至考试不及格,父亲这次没有暴怒,而是安慰她“没事的,宝贝” 。作为读者的我突然湿了眼眶,这是塔拉一直希望得到的父亲的久违的爱和支持,虽然塔拉知道只是短暂的也足够了。
接下来塔拉的努力让她考试一直拿A,我们能够把控的往往都是努力得来的幸运。一切都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愿意把某个人树立成自己的标杆或者精神支撑,塔拉把大哥泰勒当成最后的救命稻草,渐渐的也明白没有人能一直帮助自己,真正下决心走出来的路上只有孤单的自己。
塔拉的第二段恋情也结束了,这是原生家庭带黑她的痛哭,一个内心承载了无数噩梦与痛苦的不正常的人在一个正常人面前显得可笑和卑微,那份恐惧让她一再退缩,无法选择坦诚的分享出她的家庭她的日子她的不堪,再一次选择独自承受。
塔拉的父亲被油箱炸伤,能想到这次的受伤无非是因为一直以来的固执,几度没了呼吸最后却坚强的过了过来,我们是该感叹他命大,还是母亲的草药起了作用,还是对上帝的虔诚打动了他。很显然他将这一切归结于上帝的仁慈 。
路一直在脚下,塔拉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进了剑桥大学,其实这本书的魔力不止是因为作者的文笔生动更是因为想知道她是如何从这个破碎不堪的家庭中一步步觉醒一步步走向外面的世界走向自己的世界的。
在塔拉最后即将离开家乡要去美国的机场,父亲终于表达出了一位父亲对她的爱,这次不再是斥责“如果你在美国,”他低声说,“无论你在哪个角落,我们都可以去找你。我在地下埋了一千加仑汽油。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带你回家,让你平平安安的。” 感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明明是关心,话说出来却变成了责备或者指责,我们经常不能正确的表达爱意。
塔拉获得了博士资格,第一次让她确信,她已经建立了新生活,一种幸福的生活。内心觉醒,我的生活由我书写而不再是由别人定义和评判。
经历了这么多,塔拉说“一个人初具的雏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实的样貌。”这是一个过程,漫长的过程,已经无法用简单的几个词汇来总结。
到这里,本书已经看完啦。
我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塔拉小时候想像鸟一样飞出那座养育她的大山,飞向自己的山,那里有爱有温暖她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当她穿过一道道荆棘之后她才发现,那座她想逃离的山伤害了她也成就了她。其实我不知道该如何来点评自己看过的这本书,因为比起塔拉糟糕的经历一切语言都显得过于苍白,就像她自己说的你可以用来形容自我的词:转变 蜕变 虚伪 背叛,我称之为教育。
无论如何感谢这么棒的书,满足了当下我在这一块知识框架里强烈的求知欲,也是我目前读到的关于原生家庭和自我的最精彩的书,也许以后还会阅读到更好的,但我一定深刻记得这本书给我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