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的Block有一个坑,就是它的调用时机。
看下面两个方法,思考一下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
- (void)methodAWithBlock:(void(^)())block {
_block = block;
}
- (void)methodBWithBlock:(void(^)())block {
block();
}
- 第一个方法是将block作为实例变量存入当前的对象。常见的例子是异步的网络请求回调。
- 第二个方法是立即调用这个传入来的block。常见的例子是数组的排序。
如果这是一个私有的类,@implementation看不到。那怎么判断这个block是拿来干什么的呢?答案是无法判断。
第一个方法里的Block是被当作实例变量接收了,例如该对象是A。对象A同时也被对象B持有,就成了这样B->A->block,这时block实现里引用了B,那么就变成了经典的B->A->block->B,引用循环。
可喜可贺的是如果我们不看内部实现,根本无法确切地判断出这个block是被对象A持有的。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一般在声明方法时都会注明这个Block是作什么用的,只是在语言上无法防止这种不确定行为而已。
swift的闭包
有意思的是,swift在闭包上加强了静态检查。它有两个修饰词@escaping和@noescape。这个看代码就能说明。
func addClosure(_ closure: @escaping ()->Void) {
self.closure = closure
}
func doSomething(_ closure: ()->Void) {
closure()
}
- 第一个方法加了@escaping,以为着“逃脱”,闭包的生命周期可以逃脱方法的作用域,在方法return后不会销毁,这意味着它的调用时机是不确定的,是异步的。一般用于异步网络请求。
- 第二个没有修饰词,所以是默认的@noescape,这意味着该闭包不能超出方法的作用域,方法return后闭包就销毁了,所以它是安全的。
下面这种做法是会报错的,因为在方法doSomething返回后,闭包还存在于异步队列里等候调用。
func doSomething(_ closure: ()->Void) {
DispatchQueue(label: "queue").async {
closure()
}
}
总结
swift作为编程语言在静态检查上比很多语言都强,或者说我没见过那个语言有这么强的静态检查(就我目前接触过的语言来说)。未来将继续记录一下swift的一些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