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豆豆
“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树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这个男孩桑桑,忽然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地呜咽起来。” ——曹文轩《草房子》
《草房子》,是一本关于少年成长的小说,体现的是对人性的体察与关怀,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它是当代著名作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先生的代表作。
这本书写的是男孩桑桑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这个小学,叫做油麻地小学,校舍是十几所草房子,坐落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村子里。
在油麻地,生活着一群命运各异的孩子。有天生光头的秃鹤,有突然家道中落的杜小康,有魅力的纸月,有外地来的孩子西马,还有脖子上突然鼓起一个大包的桑桑,他们虽然命运不同,却有着相通的心灵,在不同的经历和人生磨难中,得到了不同的成长和收获。
我很喜欢曹文轩老师的作品,他总能用唯美的笔触,诗意的背景,活灵活现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创作出感人的故事。
下面的学习笔记,是我在研读《草房子》这本书中时,学到的6大创作技巧,分享出来,希望能和帮到更多喜欢读书写作的同路人。
创作技巧1:表达技巧——小道具有大用途
第一个创作技巧,就是小道具的使用。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利用帽子这个小道具,来凸显出秃鹤的成长历程的?
帽子这个小道具很普通,但在《草房子》中,却成了一个神奇的魔镜,照出了秃鹤的心灵。而作者,正是通过帽子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物件,让我们看到了秃鹤的心灵成长,也在感动之余,获得了人生启迪。
在书中,作者是通过三次扔帽子,来运用帽子这个道具,凸显秃鹤的成长历程的:
首先,秃鹤从别人的嘲笑中,意识到自己秃头的另类,另类让他体会到了被排斥。他开始觉得自己的形象是丑的,他有了烦恼,有了遮丑的想法,于是他戴上了爸爸给他买的第一顶帽子,以为这样就可以把这种另类遮掩住。
可周围的人反而更好奇了,并且开始拿他的帽子开玩笑,可想而知,秃鹤心里是难过的,他感到了深深的伤害、痛苦和屈辱。这样的感受,让他愤怒。
接着,在会操时,当老师拿出第二顶帽子要为他遮丑,这样的行为,让秃鹤再次感受到了屈辱。
如果孩子们之间还只是逗笑,老师这种权威人物对他秃头的遮掩,就更加是一种铁板钉钉的不认可了,这一下子就激起了秃鹤复仇的念头,让他在会操就要胜利的关键时刻,扔出了帽子,引起了混乱,导致了集体荣誉的丧失。
秃鹤的复仇行动,固然是有情可原,可却也让他付出了代价。他失去了孩子们的友谊,他感到了被孤立。以冲动的复仇解决问题的秃鹤,此时是愧疚的。
因为愧疚,他想到了补偿。于是,在秃鹤故事的最后,我们看到他第三次扔出帽子,是在汇演中主动要求担任了杨大秃瓢这一反面角色。
他终于学会了直面自己的不同,并且让曾经以为的丑,变成了美。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地,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从抗拒、到矛盾、最后到接受,每一个人的自我成长,不都这样的吗?
成熟,就是你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过程。
(未完待续,下次继续分享创作技巧2:会说话的眼睛。敬请关注。)
陪孩子一起快乐读书吧!我是杜豆豆,两个孩子的妈妈,爱读书、爱码字,欢迎关注我,在读书的路上快乐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