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校园题材的国产电影是烂片的高发区,似乎不怀孕打个胎都不好意思说是经历了青春期,以至于那些年校园中青涩的小情愫被浓墨重彩的描绘后,就像是摆了一盘被猪油拌过的新鲜水果,不伦不类,恶心至极。这种情况多了,自然看到校园题材就绕道走了,没别的,你拍的又不是我的青春,也不是我所怀念的青春。
正是厌烦了国产青春校园电影的套路,才感觉国外的校园题材简直是清流。《天才枪手》,嗯,我给五星好评。这部影片大概就是讲了两个平民天才少年帮助泰国地主家的傻儿子们作弊的故事,为了不剧透,我也只能说这么多。你看,这就有冲突了,平民和地主,天才和傻儿子,还作弊,是不是比爱来爱去的烂片吸引人?除却影片紧张的节奏和比较新颖的叙事方式甚是符合我的胃口,就连每次看电影我最不愿意提及的影片的“深刻内涵”这种东西都让我颇有感触。看完电影以后看了一些评论,说故事不真实的大有人在,请允许我套用之前某著名演员、导演的一句话,“好莱坞的英雄都打不死,几个中学生开开外挂怎么了?”
中学时代的孩子,正处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对于这个世界才刚刚开始用自己的认知进行观察,于是会开始怀疑、失望,然后东撞西撞的寻找着出路。小琳和班克就是这样两个一直在寻找出口的人,他们的青春承载了太多压力,生活本身就已经足够艰辛,看上去似乎只有读书这一条道路才能改变命运。而事实是,这确实改变了命运。
“莽撞的正义”
班克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学生,成绩好,替母亲分担着生活的重担,他的生活就是努力学习争取全奖名额然后跟母亲相依为命的在这个残酷的世界活下去。可是他胆小、怯懦、天真,在没有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法则之前,带着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正义”,举报、揭发。这种行为本身并没有错,甚至可以说是十分正确的,但是这是那个年龄段特有的莽撞和单纯。他不会想到这次举报会造成什么后果,小琳被请家长,被取消学校全奖,失去申请国外奖学金的机会,班克无意间已经树敌一片。而他只是在小琳愤恨的注视中把头深深的埋起来,怯怯的说:“我以为只是会重新考试一次……”
现实就是这个样子,它总是跟我们以为的不太一样。
“塑料花一样的友情”
那个年纪,遇到个人就可以掏心掏肺,男生之间好到穿一条裤子,女生之间上厕所都要一起。在那些被考试湮没的日子里,友情像是沙漠里的甘泉,似乎是必需品。小琳和格雷斯之间的友情就是这样,美丽的像花儿一样,却明明是两个世界的人。格雷斯脑袋不够灵光,爱哭,衣食无忧,喜欢演戏;小琳却是个天才,坚强,过早的见识了生活的艰辛,不太爱笑也没什么朋友。就是这样的两个人成为了好朋友,好到小琳可以帮格雷斯一次又一次的作弊。每次看到格雷斯的眼泪,小琳就会动摇,可是小琳大概是忘了,她的好朋友最初求助于她是为了参加舞台剧,她是个演员。
这种友情是塑料花,好看,但分不清真假。观影过程中每次格雷斯与小琳的对手戏我都在想,这段友情里,她们口中相互所称的好朋友,真心占了多少。如果稍微黑化一点看,格雷斯似乎并不在乎小琳付出了有多少,而只是在乎自己能不能参演舞台剧,与男朋友能不能继续逍遥度日,小琳是她很多好朋友中的一个而已。因此每次灿烂的笑容和难过的眼泪都或多或少带着讨好和试探,只是怕小琳一旦不帮自己就不会再有这样的“好成绩”。可是即便如此,在影片要结束的时候,小琳退出群聊的一瞬间,格雷斯的眼泪和小巴的沉默,又让我相信,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冒险里,至少对这两个人来说,小琳不仅仅是一个枪手。
年少的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这似乎成了成长中的必然事件。
“虚荣心与自尊”
这部影片的男女主角并不是“高大全”的形象,过早的苦难让他们变得坚强,可是身在贵族学校,他们不仅仅是只需要生活费就好。正如小巴说的:“这个学校其他的开销可是很多的……”小琳本来并不是一个热衷于打扮的女孩,刚入学的照片也是在格雷斯这种时尚达人的指导下才拍好,可后来遇到班克,她却嘲弄他道:“从来不收拾自己,真是没救了……”虚荣心极度膨胀的几年,对于小琳这种自尊心极强的人来说,她至少看上去要真正像个贵族学校学生的样子。所以在作弊事件曝光后,校长室里的小琳依然是那个自尊心极强的女孩,她面对校长的义正严辞,那嘴角微勾轻蔑的一笑看得人简直想拍手叫好。是呢,你们不也收费吗?从每个学生身上收赞助费跟我又有什么区别呢?不服规则,蔑视权威,后果就是全奖被取消还差点被开除。这个世界的残酷就在于,当手里没有筹码,你连宣战的资格都没有。
给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一个镜头,是在澳大利亚的海边,两个即将“搞大事”的少年面色沉重,似乎干完明天这一票,他们的人生就一片光明。“明天世界就是我们的……”,那一刻,在陌生的国家陌生的城市,他们是那么弱小又是那么强大,仿佛是一伸手就可以攥紧未来。他们几乎确信自己万无一失,一定可以得手。
但是生活不是舞台剧,再多次的彩排和演练也难保会换来精彩的谢幕。
看到这部影片相信你会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代,会想起那些以笔为戈以梦为马的时光,会想起那时候不够成熟却自以为是的自己。会犯错误,会犯很离谱的错误,甚至很多次会觉得大概人生到这里就完了吧,前面就没有路了吧……然后尝试着去接受这种破茧的痛,尝试着接纳一个并不完美的自己。
影片的后半段,每个人物都开始发生着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在我看来是合理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自然最后做出的选择也会出现偏差。并不想说女主小琳在影片的最后完成了对自己灵魂的救赎之类的“心灵鸡汤”,毕竟每个人的青春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遗憾,小琳最后的选择与其说是救赎,不如说是被逼到两难之境后无奈的成长。或许还是会害怕,会哭泣,但是至少可以面对一个真实的自己,自此坦然的生活下去,在这之前所有的经历,是铺垫,是历练,是成长所必经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