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孫郎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刘备的儿子刘禅在亡国之后,曾在晋国说出那句雷人的“此间乐,不思蜀”的话。这也让后世从这句话中总结出了一句成语:乐不思蜀。
那么问题来了,蜀后主刘禅是真傻还是假傻?说那句话又是为何?
要说刘禅傻,那么我们就来对比下,什么是真傻。晋惠帝司马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司马炎统一了全国,那是何等伟大,可是对于接班人的选择,又是何等的愚蠢。司马衷是个傻子,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可是司马炎却被身边人蒙蔽双眼,愣是选了这个接班人,才导致西晋江山草草而亡。我们先暂且不论这些,我们来看看晋惠帝司马衷有多傻:
1.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都没有饭吃,到处都是饿死的人。就有人把这情况报告给了司马衷,司马衷也很是关心,就跟来人说:“既然没有饭吃,那他们干嘛不吃肉呀?”
2.有一年夏天,司马衷在皇宫园林里面与随从闲逛,忽然听到池塘边有青蛙在叫,便好奇的询问随从,这青蛙叫是为公家的还是为私家?
综上两条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司马衷是真傻。而相比刘禅那句:“此间乐,不思蜀”来说,刘禅还不是真傻。
我们可以这么想下,如果刘禅说我想念蜀国,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多疑的司马炎是否会就此让他消失?所以那句话可能是刘禅聪明的表现,但也可能是真傻,傻到可以忘记亡国之恨。
在蜀国投降之初,蜀军精兵还在,尚能与魏国相抗衡,但邓艾出奇兵率少数人直取成都。刘禅也毫不抵抗,率全国百官直接投降,避免了更大的战争。能说刘禅的投降是真傻还是假傻?如果继续抵抗,势必全蜀地将会面临灾祸,而投降,则可以换来和平,使其境百姓免遭生灵涂炭之祸。
而相对于同时期的吴国,孙皓穷兵黩武,直到战斗到最后一刻,离心离德,四面皆叛军的时候,才效仿刘禅的请降。但是为时已晚,吴国已经受到大面积的创伤。所以刘禅的不抵抗投降与孙皓坚守到最后一刻的投降,使得两国的百姓所处的环境也就不一样了。
其实刘禅在继位之初,吴国的孙权也才正式称帝。刘禅亡国归晋时,坐在对面的则是吴国的末帝孙皓,孙皓则是孙权的孙子,吴国第四任皇帝。而最早亡国的魏国末帝,早已被毒死他乡,无缘与二位亡国之君一同举杯畅饮。刘禅刚登基时,魏国则还是曹丕的时候,直到蜀国灭亡,魏国已经换了五帝,最终还是第一个被灭。
通过这个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所谓的傻刘禅居然熬过了这么多皇帝,比司马懿还厉害。如果说刘禅真傻,那么蜀国境内早就会发生分崩离析的叛乱,就如同西晋的司马衷时期一样。
所以要说刘禅是真傻还是假傻,不能仅凭这片面的文字去判断,当然在我们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据下,只能是个人主观猜测。笔者的认为是刘禅不傻,各位看客你们的看法呢?(请大胆的在下面留言处说出你的想法吧)
相关文章推荐
(原创文章,转载请先简信联系!!未经同意,擅自转载、盗用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