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则消息刷屏朋友圈,
上午,一名6个月大女婴连人带BB车被偷了!
急!很急!!十万火急!!!
专家提醒我们,孩子失踪12小时内最关键,找到几率很高。
之后,希望就很渺茫了。
一提孩子被偷被拐,
立马戳中了每一位当妈的练门。
妈妈们心急如焚,纷纷转发。
中午,孩子就被找到了。
安然无恙。
人多力量大!
相信善意的力量!
朋友圈上泪光点点,掌声雷动。
我也禁不住为人民警察的神勇拍手叫好!
万万想不到,
下午剧情大逆转,
孩子竟然没丢。
一直待在妈妈家里。
警方公告:
孩子爸报假警。
大家都傻眼了。
都是相信“我表妹的同事”,“我同学的家长的同事”才转的,
没想到,全是克隆出来的熟人。
这个利用他人恻隐之心行骗的爸爸,
腐蚀了社会良心,透支了大众善意,
应该重罚!
耐人寻味的是,警方公告,朋友圈很少有人转。
有位妈妈转了,并说:
“日后再有这样的消息,我还是会转的,万一是真的呢。”
万一是真的呢。
这真的是一句魔咒——它的魔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遇见的一位女生。
我刚从地铁口钻出来。
十月的羊城,还是满眼的绿,日光和煦,秋风初起。
没走几步,
看见一位穿校服的小女生跪在路边,
身前铺着一张纸皮,手写几个字:
“请好心人帮帮我,没钱坐车回家。”
纸皮上还放着打开的学生证。
我停下脚步,仔细打量,
“看她眉目娟秀,楚楚动人,不像骗子。”
“去,这种骗术曝光多了,肯定骗人。”
“想当年,我也有落难的时候。”
“你给钱,就是傻逼。”
我内心善恶交战。
“万一是真的呢。”天使念出魔咒。
然后,我就掏了100元。
一周后,我又看见她,在另一个地铁口。
我一直纳闷,为什么我要给她钱,明知道很大可能是骗子?
这次母婴被偷事件,让我恍然大悟。
原来我们内心深处一直有个声音:
行善积德,就算被骗也认了,万一是真的呢?
02...
医学上有个“安慰剂效应”很有意思。
还记得小时候手被门夹伤,大人是怎么做的吗?
赶紧抓住你青瘀小手指,用力地吹气。
随着阵阵凉风吹过,感觉没那么疼了,你撕心裂肺的海豚音也降到了F调。
那时候你觉得这是一口仙气。
长大以后,你懂得,这是一种心理暗示。
它能令我们的大脑马上开始分泌抑制疼痛的阿片肽。
这口仙气能起作用,完全在于你的大脑相信它。
近代医学以前几乎所有的药品都是安慰剂。
鲁迅有一篇文章叫《父亲的病》,写到中药先生开的药:
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一对(要原配,即本在一巢中者);打破的鼓的鼓皮(要清兵冲锋陷阵时敲破的那种,来自“虎神营”) ......
当年林肯躺在被枪击的福特剧院奄奄一息时,据说他的医生在他的伤口上,涂过一种“木乃伊膏”——将埃及木乃伊磨成粉末制成的药膏,据说可以包治百病,连枪伤也能搞定。
这些莫名其妙稀奇古怪的玩意都有个共同点:不明觉厉,很难弄到手。
而越难到手的东西,你就会越觉得它的珍贵,也就越加迷信它的功效。
这些江湖郎中不懂医用生理学,但精通社会心理学。
时至今日,卖给老年人的保健品绝大部分卖的还是安慰剂效应。
而且,卖得越贵疗效越好。
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奶奶经常犯肚子痛。
一位亲戚从省城过来,带了些保济丸给她,说是香港托人买的,很贵的。
每次肚子痛,奶奶就吃香港的保济丸,立马药到病除。
后来,香港的保济丸吃完了。
只好买大陆的保济丸来吃,就不怎么管用了。
奶奶一直对香港保济丸念念不忘。
而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小学课本上根本找不到答案!
试想一下,某天早上你头疼脑热去看医生。
医生看完说没啥事,回去注意休息就好。
也没给你开任何的药。
这时你是不是忐忑不安,暗想这个大夫根本就不靠谱。
然后,你就对医生说:还是给我开点药吧,之前这个那个药还挺管用的。
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求求你骗骗我吧,这样我会舒服些,好得快些!
03...
每个做群众工作的领袖、明星,都是安慰疗法大师。
《世说新语》讲到“望梅止渴”的临床个案,疗效惊人。
“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据说希特勒的演讲更厉害,能令台下听众产生集体催眠般的身体反应。
“当他面色青紫,面容扭曲地鼓吹时,许多女人都晕倒了。”
"当抵达高潮时,他会从这边摆到另一边,他的听众也跟着他摇摆;当他向前倾,他们也向前倾;当他要结束时,他们会充满敬畏地静静听着,或者疯狂地跺脚。"
像不像迈克尔·杰克逊的现场演唱会?
不能将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简单斥之为“鬼把戏”。
认为只对那些意志力薄弱者起作用。
事实上,安慰疗法向我们展现了大脑对身体的神奇控制。
每一次教宗的圣手摸头;
每一次活佛的灌顶加持;
每一次天王巨星的飞吻;
都可能瞬间刺激信徒大脑的胺多酚、肌体的荷尔蒙分泌,迅速调节免疫系统,
让坐轮椅的人站起来;让拄拐杖的人跑起来;让女粉丝尖叫晕死过去。
厉害的不是大师们,恰恰是信徒自己。
因为他们强烈的渴望:
“求求你,让我如何如何吧!”
成功地骗过了身体的免疫机制,令他们梦想成真。
从这个角度看,真正骗他的人恰恰是他们自己。
明贤法师讲过一个亲身经历:
有一次,我与两位法师自江西到北京。
刚下火车,一对穿着极为讲究的年轻夫妇挽手而来。
女士到面前提出问题:“法师啊,我们都是信佛的居士,每天做功课。近日每每诵经总觉背后发凉,浑身冒汗,这是不是有什么……?”
看着他们求解若渴的凄苦眼神,我们面面相觑,觉得为难了。
如果说真话,他们一定失望;如果说假话,那太不凭良心了。
最后,我们选择了凭良心说真话。
问他们:“这诵经你都是跪多久才出这情况?”
她说:“大概一个多小时以后。”
我们回答说:“如此就很清楚了,你既没有魂神附体,也没有冤家障碍,你就是跪的时间过长,体力不济,中气发虚,才这样汗流浃背。”
二人看着我们,忽然泛起冷酷而轻蔑的眼神,失望地朝我们瞟了两眼,打完招呼离开了。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法师们异口同声地说:“求求你骗我吧,求求你骗我吧”。
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
你无法让一个想被骗的人看见真相,除非那个人发现自己才是骗子。
04...
安慰疗法的英文单词placebo来自拉丁文,原意是 I shall please,直白地翻成中文就是“我应该取悦”。
这个词在公元十四世纪,专指丧礼上雇来在死者灵前号丧的假哭者。
600多年前,人们就深知情绪传染的巨大价值。
试想一下,葬礼现场,众多亲朋好友各个心怀鬼胎,盘算着能捞到多少遗产,哭戏演得干巴巴,现场气氛别提多尴尬了。
这时,几个职业哭丧者上场,声情并茂的凄惨哭声一下子勾起众人的离愁别绪,瞬间泪崩。
大家都有面子了,旁人也说不出“看,这家不孝子孙”之类的闲话了。
职业哭丧者值得请,请得值。
时至今日,这门古老的职业不但存活了下来,还进化升级、兴旺发达了。
这些职业哭丧者,现如今跻身为各大综艺节目的一线职业观众。
负责提供“一哭二闹三上吊”这种饱含狗血的戏码;
负责提供表情陶醉、带头鼓掌,举起手机做拍照状等对嘉宾狂热的戏码;
演技差些的负责制造罐头笑声,掌声、哭声。
北京一家观众公司还开发出了5万元的明星嘉宾接机套餐,包括七八个拍照的,二三十个尖叫痛哭的,还有四五个哭晕的,清一色的长腿美女。
广电总局深知个中奥妙——
戏假情真,电视机前的观众情绪是会被强烈感染的。
于是在限娱令中要求选秀节目“尽可能不出现落选歌手泪流满面、亲友抱头痛哭、歌迷狂热呼叫等场面和镜头”。
也由此生出了句损人的话:
你的演技这么好,怎么不上中国好声音?
没有欲求,就没有欺骗。
不是每个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像陈真这样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大声喊出——“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总有些人心甘情愿地在别人的戏里伤心流泪:
“求求你骗我,只要骗得像真的一样就好。"
05...
有一种欺骗,让我们长大成人后,潸然泪下。
就是父母骗孩子。
几年前,日本明星兼导演北野武的母亲去世,他回乡去奔丧。
他一直不喜欢母亲,因为他的母亲一直不断向他这个儿子要钱。
只要他一个月没有寄钱回家,母亲就打电话对他破口大骂,而且北野武越是出名,他母亲就会索取越多的钱。
等办完丧事,他的姐姐把一个有点脏的小袋子给了他,说:这是妈妈叫我一定要亲自交给你的。
北野武在回程的车厢上,猛然想起来姐姐交给他的袋子。
打开之后,看到一本存折与一封信,存折是用他的名字开的户,存款近千万日元。
信中母亲写道:
武儿,在这几个儿女当中,我最担忧的就是你。
你从小就不喜欢念书,又乱花钱,对朋友太慷慨。
当你说要去东京打拼时,我就很担心你会变成一个落魄的穷光蛋。
因此我每个月,就从不间断地跟你要钱寄回家。
一方面可以刺激你去赚更多的钱,另一方面也为了替你储蓄。
就是担心你有朝一日,没了名气,还能有钱度日。
你给我的钱,我一毛都没有花。
你的钱就是你的钱,现在就拿去好好利用吧!
看完了信,北野武扭头望向车窗外,景物模糊飞逝,泪水无声滚落。
有一部电影,我在为人父前看过,没哭。
过了几年,在儿子4岁时再看,泪流满面。
一位爸爸用尽全力,在集中营的悲惨世界里,为儿子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他告诉儿子,所有的残酷只不过是一场游戏,游戏的赢家将能坐上一辆大坦克。
于是,他的儿子便有了足够的勇气,度过那段血与火的快乐童年。
没错,就是《美丽人生》。
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将鸡腿夹到我和姐姐的碗里,说:
“我不喜欢吃鸡腿,你俩吃吧。”
我们的人生,有时会因一个谎言更美丽。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想说:
“求求你,再骗我一次。”
...嗨,点个赞再走!关注我,每月一本好书赠送...
我是旭主笔——凡夫俗子,七情六欲,深入情感,浅出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