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认为,写作也像是电影剧情,音乐流淌一样,是有着快与慢的节奏的。
写作者通过文字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情感,和内心想法的表述, 以及对平常积累的一种输出。如果在写作中,情绪比较激动,对于读者来说,这样的文字读来也很容易感到其中的情绪波动。如果文字的描述通篇比较平淡,则会让人生发困顿的感受。
好的作者,向来不只是纯粹对自我内心的一个表达,自顾自话,而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着如何牵动读者的情感,如何更好的将自己的理念输入到对方的头脑当中去,并引起共鸣。好的文字,是可以咀嚼的,或者是可以用来品的,慢慢的品文字背后的记忆,感受的别有洞天的收获。好的文字,读起来就像是一场出行,随意捡拾路上的遇见,都会有全新的体验,其中有探险的部分,有舒缓的部分,就像命运交响曲一样,在几声高亢的音节之后,便是平缓的叙述过程。
作为一个写作者,拥有控制写作节奏的能力,则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自觉。就像一个在足球比赛中,能够控制比赛节奏的运动员一样,他对节奏的完美把控,更有利于赢得比赛。因为扮演这些角色的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已经将比赛中出现的状况演练过成百上千次。而在状况频出的比赛中,如果主动的去把握比赛的节奏,在气势上是一种自我的肯定,更是对对方的一种不屑,从而能让对方处于被动的地位,心理上给予对方以高压态势,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
就像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是一样。一个人内心有对把控对生活节奏感的自觉,便会在迎接大风大浪中,抱着云淡风起的态度,顺利的度过一道道的难关,才能更好的为所经历的生命做出更好的安排。
怎么才能把握写作的节奏感,分寸感,从而避免在文章中一句话讲到底,一件事情写到底,没有一点的神敏感,把很好的素材,写成了流水账?怎么才能把握写作的分寸感,让读者读来如沐春风,颇有收获,而不觉得是对自我时间的一种侵犯?这是当下很多写作者都苦苦思虑的问题,今天,我就斗胆向朋友们分享一下我个人的几点看法,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指正:
首先,节奏感随着逻辑思维产生。一篇文章吸引力的大小,除了华丽的文字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语言逻辑。思维逻辑这个东西,很多人认为是天生,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后天的培养和训练。文字的逻辑,很少是一篇文章一气呵成,自带气势出场的,而是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修改后,不断梳理的结果,一篇文章有没有逻辑思维的重要前提就是,你的文字顺不顺,上下呼应的怎么样等等,或者是层层递进,让人读起来好似曲径通幽的感觉,便是逻辑思维强的重要表现。
第二,注意文字写作中,对话和整体篇章的节奏感。这是一种颇见功底的要求,需要作者在描述紧张的环节时,不要让看得人昏昏欲睡;而在写安静祥和的氛围时,却让人感受到紧张的氛围。其实,作为一名写作者,我也经常为此感到苦恼,很好的题材,却让自己手中不能掌控的情绪坏掉。不过,慢慢的写作发现,这样的情绪,是可以避免的,方法是,在写完这篇文章后,不要着急发,或者找几位要好的朋友读,问问他们的体会,并对文字进行增删修改;或者是写完后过上一两天,自己的心情已经从写作这片文章的情绪中平复了过来,更能评判写作时用语的好坏,从而做到更好的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当你看到《红楼梦》中那环环相扣,不紧不慢,既能舒缓,又能紧张的文字,场景安排时,你就会明白曹雪芹为什么会写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十年修改了。十年的不断修改,才让后人读到了其中的“痴”与“辛酸”。
第三,写作中要有写出来的文字是给读者看的自觉。在最初的写作中,我常常觉得,写作就是一个人的狂欢,自己写的爽了就好,而不去特意的顾及其他人的感受。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给我留言说,读你的文章,好像在读你给自己的信,让读者感到满满的失落感。其后我才发现,自己写文章,虽然出自持续性的兴趣爱好,但是也是想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文字,来和朋友们分享的,如果大家读完我的文字后发现,我的目标群体设定不是他们,很尴尬。于是我就尝试着在写自我想法的同时,开始考虑从读者的视角去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时读者好评率就上升了。
希望我的分享,对你会有用,我会坚持分享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