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音乐 绘画 电影 摄影 视频 美食 咖啡
了解入微 像写议论文一样
我向来对文艺青年偏见颇深,在我的印象中,敏感,呻吟,矫情,明明身无分文还要不食人间烟火,明明缺乏理想还想过得波澜壮阔。成为这样的文艺青年实在是太容易了,不需要你创造,只需要你消费。
但是,后来我发现很多人自称文艺青年的人身上并没有这些糟糕的特征,我见过某行业经理平时写的诗,见过某理学教授平时唱的歌,见过某酒店老板平时拍下的照片,他们用文艺作品来调剂生活,用文艺生活来陶冶性情,用文艺性情来表达自己,他们是文艺爱好者。还有很多文艺青年,用心研究文本,音乐,绘画,电影,美食,直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讨厌的不是文艺青年,而是伪文艺青年,他们最大的缺点在于不能老老实实的承认自己的浅薄。
文艺青年真正热爱着某领域,而伪文艺青年只是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爱好。同样是消费,伪文艺青年更关注划分消费内容的层次,越小众,他们越喜欢,从而把自己和其他人区别开来,喝咖啡还是吃大蒜,啃猪蹄还是品牛腩。而文艺青年不关心这些,他们更喜欢努力对电影,美食,音乐有一个细致的分析,好看在哪里,好吃在哪里,好听在哪里。
文艺青年更关注文艺作品是什么,伪文艺青年更关注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同样是观赏电影,伪文艺青年们喜欢把自己写的读后感叫做影评,拉开一看都是自己遇到的人和狗,跟电影一点关系都没有,收获的只是情绪。你要问他为什么喜欢电影,他们只会说因为好看好听,剪辑凌厉,镜头风骚,这种词语的运用恰恰说明他其实不懂电影,风骚是什么意思,凌厉又是在说什么。而对于文艺青年,他们会讨论叙事结构,什么是外化描写,什么是平行剪辑,这些会对电影中的故事了解更深。
成为一个文艺青年成本比较高,需要你坚持不懈的去阅读和理解文化,历史,主题和内容,甚至很长时间都没有办法欣赏蒙德里安和杜尚。而成为一个伪文艺青年却不需要漫长的磨练,他们只要摆出一副不屑与你争论的态度,就获得了精神胜利。不用懂数学,拍照的时候就可以摆好45度;不用懂节奏韵律,写诗的时候就可以按Enter;不用读多少书,写字的时候就可以查阅名人名言大全。一切都可以表现地很完美,但当他们一张口的时候,连内裤都会一览无遗。
动不动去西藏净化心灵,辞职去开一家咖啡馆,用某人的话来说,像这种旅行一趟就想出家的人,其实不宜出门。张口就是昆德拉和萨特,不厌其烦的引用杜拉斯,我想,像这样经常炫耀自己读过谁的书,读了多少本书的人,其实都白读了。写着形容词堆砌起来的文章,用着不知所云的句式,以为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线,以别人不理解为荣,以平实质朴为耻。
我只是一个文艺爱好者,像大部分普通人一样,选择通过努力来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仅此而已。当你觉得有些音乐不再是锯木头,有些画作不再是小孩子的涂鸦,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就会更进一步,有人或许觉得这是专业人士的任务,我们不需要承担这种责任。可是,没有付出,哪有收获,没有刻骨寒,哪有秋裤穿,所以这些人永远无法从艺术中获得享受。更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不要害怕在这方面与人讨论,不要不懂装懂,像我一样坦率的承认这只是个爱好,一点都不丢人。
今天在timeline上看到了这个问题,我想起在今年的三月份在微信上写过这么一篇文章,为了回答一个读者的问题,对两者只是做了一个经验性的区分,当时写的时候天气还有点冷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