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运营到新媒体编辑,有差?
其实最先到社会接触新媒体的是产品这一块。那时候带我做某知名旅游集团的姐姐就是产品经理。
那时候有一句话“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之后实习工作,那姐姐也是带着我往产品经理的路上带。
后来我到了一家教育公司上班。岗位是文案策划,实际是新媒体编辑。后来我发现,工作内容其实和我做产品的时候很相像。
默默感叹到,如果做不到产品经理,那么产品运营和新媒体编辑没差啊。几乎都是内容运营了。
从事新媒体工作已经一年了,才发现自己没有好好记录下来工作的一天。
今天决定抽出半个小时来总结一下。新媒体编辑的一天是怎样的。
九点上班。一般我会迟到3-6分钟。所以我一般都没有全勤TT。100块不要了。
到10点之前。我一般会先登陆微信和微博后台,大致浏览一下数据。
接着做一天的工作计划表。
10点开始后,才集中注意力干活。
工作内容?举个栗子:
比如写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宣传包装某一个活动。
我自己得先消化这个活动的目的/意义/流程,活动部门丢一个方案给你,一般是裸得只剩下某个器官的那种。这时候,就需要文案给它制造出一个框架,再给他穿上一件衣服。
不知道是残忍还是机会,微信的创意发想,下单部门是无法给你的。
所以,新媒体编辑往往不是简单的编辑,而是需要发想创意去包装文案。
譬如,再举个栗子。
今天我要包装的一个活动是——动漫医学科普活动。
听起来还不错哦是吧!但其实所谓的动漫就是平时我们看的公益广告差不多的形式,我们得到的方案中也只有一个通稿一样的活动流程。
到了文案大显身手的时刻了。
我会从自己认为最吸引我的一点入手——动漫。
然后我看着能不能结合热点,比如今天就是立秋/87会议/野比大雄的生日……
咦,今天是哆啦A梦中大雄的生日诶。
那么我就可以先了解一下哆啦A梦与医学有什么关系了吧。
我开始在百度上搜关键词:哆啦A梦表情 、哆啦A梦医学、哆啦A梦治病、哆啦A梦哭……
我一步一步地一个大概的行文结构。
这时候,我就把提纲给写下来,然后再往里面填充内容:
8月7日,今天是大雄的生日,可是大雄却病了。哆啦A梦一直在照顾他,可是大雄还是没见好转。听说在XX即将举行动漫医学科普活动,哆啦A梦决定先去XX学习,他一定会让大雄好起来的。于是哆啦A梦来到了活动的现场,一项一项地展示了活动的一些亮点。
最后,哆啦A梦从XX学有所成,回到了大雄身边。用学到的知识悉心照顾大雄,大雄终于好起来啦。他们开心地拥抱在一起。
还要煽情一下“好朋友就是心里最踏实的堡垒,温暖的依靠,大笑的陪伴,哭泣的相拥。”再配一副他们相拥而泣的图片。
而后引入广告你也想照顾身边的亲人好友,或者,你也想照顾好自己不让他们担心,快来智XX,一起学习医学科普知识吧!
最后再放上活动的招募信息。
完。
别以为处理好要推送的文章就没什么事情了。
新媒体编辑处理的琐事还蛮多的。
再再再举个栗子,微博、今日头条,甚至电视媒体项目、视频等都得跟进……
还要想往后几期的策划与执行……
还要分析新媒体状态:
于是我们开始对新媒体展开一轮相声大会。
粉丝负增长情况越来越严重、文章阅读量主要依靠内部转发上涨、头条文章平均打开率降至2%。有时候,平均打开率还比实际情况高出不少。总的来说,愿意读文章的用户越来越少了。所以,更不要说内文是纯文字类的推送了。
微信公众号的黄金时期已经过了。现在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增粉,是如何留住用户……
然后我们会就此类的问题讨论5分钟。结果是,还是得把内容做好……
这大概是新媒体编辑的一天。
从产品运营到新媒体编辑,表面上还真没差。
因为它们的差别是实质性的。
产品运营是偏向于互联网性质,市场、用户、需求、功能、交互、视觉、内容、运营、推广、传播、变现,每个环节都有其中的设计。
在企业的新媒体传播就简单多了。一切为了品牌。在新媒体平台上通过各种显性或者隐性地做广告。
有时候想想,自媒体活的、赚钱的、引人注目的都是别人家的。一个公司,特别是一个教育类的公司,一是不能太商业化、二是尺度不能太大。
这就限制了所有创意发想的发挥。
但选择了哪个类型的自媒体,就需要自己定位好。坚定好头部策略。虽然我偶尔会耍耍脾气,但是自己还是很清楚。在一个教育公司,做品牌类自媒体的发展空间确实有限,并且前提是还要取决于你公司是否在意媒体宣传。
之前在鸟哥笔记上过一堂课,大概是你觉得现在的公司还不错的话,可以努力做到头部,这个年代,你99%的几率不会一份工作做到老,而你的职业生涯要有40年,把每一个选择放长远来看,不要总和别人比当下的进度。个人发展的最快路径,也是从一个头部到另一个头部。
瞎话。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