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写了苏轼与友人月夜泛舟赤壁之下的故事。在月明星稀、白露横江的夜晚,苏轼与友人于赤壁之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饮酒,扣舷而歌。友人由浩浩江水联想到曹孟德,叹息一代枭雄“而今安在”,进而发出人生如寄、沧海一粟的感慨。苏子随即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即从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最后得出结论,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还是尽情来享受这清风明月吧。
作为千古名篇,不仅是文辞优美,更带给人深深的哲学思索。相较友人,苏子显然更加洒脱旷达。他说,世界既是时刻变化的、又是恒定不变的(这正相合了佛教“无常”的观点)。在这无常的世界中,人只有平淡面对一切荣辱得失,放下一切欲望纠缠,回归自然,才是获得内心宁静的唯一之道。
有必要回顾一下苏轼写《赤壁赋》的背景。他刚刚经历过“乌台诗案”,死里逃生,作为犯人被发配到长江边偏远的小镇黄州。生活清苦,孤独寂寞,曾经的友人也都不敢再和他交往。在难言的孤寂中,他深刻的剖析和反省自己,渐渐回归清纯和空灵,习惯于淡泊和静定。经过黄州三年的沉寂,他的思想更趋成熟,他的艺术才情获得升华。正是在黄州,他创作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前、后《赤壁赋》这样的千古杰作。
灾难能够毁灭一个人,也能够成就一个人。真正的英雄,都是植根于生活并汲取苦难为养料的。在《赤壁赋》的背后,我看见了一个拥有伟大人格的伟大诗人。他的不羁和洒脱,他的逆境中的崛起。他被贬黄州第三年所写《定风波》一词中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是站在人生的高度对他曾经宦海沉浮的总结,表现出一种超然度外的宽广胸襟。正是这种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他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后人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