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传习录》之陆澄录第二天。
先生曰:父之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人于此处多认做天理当忧,则一向忧苦,不知已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才过,便非心之本体,必须调停适中始得。就如父母之丧,人子岂不欲一哭便死,方快于心?然却曰‘毁不灭性’。非圣人强制之也,天理本体自有分限,不可过也。人但要识得心体,自然增减分毫不得。
我对先生此言甚以为是。父母爱护孩子,天经地义。但过了就不好了,过即是私意。曾看过一篇文章,关于界线感。文中说我们中国人缺乏界线感,对身边亲近的人尤为明显。我们很多的阻碍来自于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但我们又担心孩子的未来,便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帜强迫孩子做很多他不喜欢的事情。孩子们长大了,即想自由生活,又脱不开父母的爱护,凡此种种。
关于父母之丧,年初奶奶去世,全家人都很悲伤,爸爸尤甚,至今想起仍会痛哭流涕。奶奶成了家里的禁忌话题。因为奶奶一直和爸爸、妈妈一起住,为了方便照顾我们,爸妈退休后来到我们的城市,由此爸爸总是觉得这几年没和奶奶住在一起,否则奶奶会多活几年,为此愧疚不已。我们知道爸爸一向孝顺,心里很是不忍,又不知如何开解。
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才过,便非心之本体,必须调停适中始得。
修心之道远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