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貔貅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历史,但是对与貔貅很多人仅仅是只知道这个是一个神兽或者是古代人们神话出来的,但是对它的具体形态和形象并不了解。大嘴貔貅致力发扬传承貔貅文化,关于貔貅的形态渊源为大家讲解一下。
貔貅在《汉语大辞典》中的解释为:“古籍中的两种猛兽……《史记·五帝本纪》[轩辕]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显然,熊、罴、貔、貅、虎为参战部落的名字,属于图腾的标志。
在氏族社会中,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对人类起源的曲解,每个氏族都把某一自然现象或某一动植物作为自己的祖先或保护神加以崇拜,因而产生了图腾。图腾,是北美印第安人方言Totem一词的音译,意思是“彼之血族”、“种族”、“家庭”。图腾信仰者认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植物或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相信它有一种超自然的神力,能对本氏族及其成员起保护及消灾降福的作用。
貔貅在古代有两种,分别是单角貔貅和双角貔貅,有人说单、双角区别公(为貔)母(为貅),还有人说是区别善恶,总之是有单角貔貅的,而今多数都是单角貔貅,已经很难看到双角貔貅了。
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但这种猛兽分有雄性和雌性,雄性名为“貔”,雌性名为“貅”。在古时这种瑞兽是分一角或两角的,一角称为“天禄”,两角称为“辟邪”。貔貅造型多以两角为主。古代也用貔貅来化指勇猛的战士,京剧《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中诸葛亮曾有一句唱词“各为其主统貔貅”,“貔貅”意指雄师。
在南方,有些人将它称为“怪兽”或“四不像”等。中国传统有装饰“貔貅”的习俗,貔貅与龙、凤、麒麟一样是一种虚构的动物,人们相信它能带来欢乐及好运。
所以没有真正的形象可作依据,只能凭画师及艺术工作者凭空想象,因此怪兽形象各异,千奇百态。经过朝代的转变,貔貅的形态比较统一,如有短翼、双角、卷尾、鬃须常与前胸或背脊连在一起,突眼、长獠牙。
较为流行的形状是头上有一角或两角,全身有长鬃卷起,有些是有双翼的,尾毛卷曲。玉雕的貔貅一般采用卧姿,有口衔着玉钱的,也有趴在玉钱上的。人们喜欢用红线拴住貔貅口里的玉钱,或是将绳子拴在貔貅的尾巴上,用来佩带和把玩。据记载,貔貅其形似狮而带翼,古代织物、军旗、带钩、印纽、钟纽等物常用貔貅为饰,取其守护避凶之意。
貔貅、天禄和辟邪都很勇猛威武,是似虎一样的动物,有两角或一角之说,随着社会的演变,它们从造型上也不断演变着。后来多以一角为造型。人们认为,实际上我们谈到的瑞兽是一种动物,南方人一般喜欢称这种瑞兽为貔貅,而在北方则依然称为辟邪。至于“天禄”,则较少用来称这种瑞兽了,又因为传说貔貅是龙生九子中的第九子。
所以到了现在,这种瑞兽有了统一的形态:龙头、马身、鳞脚,颌下有长须,两肋有翅膀,会飞,卷尾,鬃须常与前胸或背脊连在一起,突眼,长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