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直很努力,却收效甚微,这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想我是能分析出问题出在哪里的。
我自认为很努力,可是发现收效甚微,是不是只是在寻求心理安慰?
努力包括了努力的程度,你认为的的努力是不是够努力了?
努力的着力点,对不对?
努力的方式是不是正确?
这两天,接二连三觉得我是方式方法上出了问题。先后有两件事促成了这篇文章。
因为手头工作内容渐趋多样化和复杂化,我在网上搜索关于甘特图的信息,我想通过学习甘特图来管理手头上的项目。这会,恰巧领导过来,他看到我在搜索的界面,随口说了一句话,让我不由得深思起来。他说,Shirling学习还是蛮多的,但是用起来么就是另一回事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或者说我不忍心在这里用更犀利的词。 这是昨天的事。
而今天,因为要写周记,我打开电脑,开始在有道笔记中,搜索近一周中的感悟,如此搜集起来,再丰富些内容便能凑成一周文章了。先生过来瞥到了我的有道云笔记界面,他无语道,你怎么仍旧没有按照之前的方法归纳分类这些笔记,你这样根本无法搜索。而后,他打开了他的有道云笔记,有条有理的,一个个文件夹井然有序在那里,跟我的大相径庭。我跟他解释说,我是也想分类清楚。可是这些界限,在我脑子就是模糊的。对的,就是这个,脑子里本就没有分类,如何执行反映在笔记中。 他认同我说的这个因,但仍补充说,你就是太急于想把当前的事情做好,而没有去整理完成的事情。
正是这样的,我在匆匆赶着,没有时间去整理。 我跟自己说要整理,可是当事情来到面前,我又不得不应付眼前事。当处理完后,发现精力已所剩无几来整理。
既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那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我觉得可以从四象限法则说起,这是由美国时间管理学家科维Stephen Covey在《First Things First》一书中提出,在四个象限中,我的首要问题是罗列出第一象限的事情,紧迫且重要的事情,而确实每天我几乎80%的工作时间我都在处理这类事情,其中包括客户的邮件和座机来电,我应接不暇,想要尽快给客户回复,以体现我的工作效率以获得好评。等我处理完了这些事情,有限的精力也差不多耗完了。
再是第三象限的事情,这有点难区分,因为是紧迫,所以有时候会没有定下心来去思考这是否重要。秉着不管了,先处理了再说,满足他人需求,然后时间也这么溜走了。遇事冷静,不慌不张是可以习得的。
自己一直认为在第二象限上,在努力学习,但是对于规划,总觉得很难预计后面要发生的事情。最近,在预计下一周的每个晚上要做的事情,可是只执行了一周,后面又是空白了。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由于不紧迫,所以像我这么有拖延症的人,很难执行起来。对,就是拖延症。在清楚自己的在一段时间内要做的事情后,要克服拖延症。如果你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觉得难受,那就对了,说明你在进步。让自己不好受,这是怎么样的自虐行为?!果然,我是有点矛盾的。(今天在朋友圈作测评,被评论是个矛盾体。)在确立了目标之后,还摇摆不定。是不是只说明,对目标的认识还不够清楚,还不是很完全认准方向。
第四象限,是既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情,对我来说,这个时间是想要放松自己,有时是发呆,有时是看剧,有时是淘宝。
那应用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我要怎么整改呢?
我想答案是已经浮现出来了,
列份清单:
第一象限的事情,马上做。
第二象限的事情,计划做。
第三象限的事情,通过以上两个象限的处理后,这类事情缓缓做,看是不是会减少下来。
第四象限的事情,尽量少做,不做是不可能,大脑需要放空。
详细清单不在这里一一列举,枯燥又繁琐。
加油,Shirling, 混沌后日渐清晰。
2017年0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