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过:”教别人的时候,自己学习收获更大。”
不仅如此, 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易懂地输出一个概念,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费曼读书法,简单地来讲,就是“以教促学”,什么意思呢?
它指的是当你想真正地去攻克某一专业领域时,你可能会面临着所学效率低下,学习后面忘记前面的知识点,无法做到融会贯通等障碍
很多人通常因为学习太困难而选择半途而废,只有少数人,、稳打稳扎,务实推进,最终成了某一领域的专家。而费曼读书法则是我们快速对某一专业领域精通的利器。
01 明确目标
先给自己确定好某一专业领域的学习目标。你要学什么东西,那就让自己带着目标,主动去通过查阅书籍、视频或者请教老师等方法去学习。
例如,在现代社会,沟通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渠道越来越丰富,工作中的协同合作也越来越普遍。我们要沟通的人越来越多,节奏越来越快。在今天,把话说好,把话说对,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和影响力。
我的学习目标是投入1-3年时间专注于人际沟通领域的学习,帮助2000位像我一样不善于人际交往的人提升沟通能力,扩大个人影响力。
02 获取知识
确定学习目标后,接下来就要大量输入涉及到该专业领域的知识,并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
第一阶段,我会挑选《沟通的艺术》、《影响力》、《沟通圣经》、《如何听说何说》、《高难度沟通》等5本沟通领域的经典入门书籍作为我沟通的知识框架。
03 内化转码
也许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新的概念,可是一遇到问题的时候,却不会把学到的这些知识运用出来。这说明我们的学习方式依然停留在浅层上面。,
我们需要将一个信息,一个概念,一段话,围绕它提出一系列诸如“Why”,“What”,“How”的问题,然后让自己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找寻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彼此的逻辑关系,用自己的语言去陈述知识内容。
例如,微信的月活跃用户量有10亿,对我们这只是一个数字。
我们知道这10亿用户量里面,男女用户的比列是多少,年龄层又怎么分布,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影响用户对微信的粘度,那么这些数据就会变成有价值的信息。
为了弄清楚这些信息彼此的关系,我们就需要主动构建逻辑框架,多设问,找出得出这个信息的“前因后果”。
为什么男性的微信用户量会比女性的用户量多呢?为什么年轻人的用户受众会比老一辈广呢?哪些用户对于微信的粘度会比较高呢?
当我们知道微信用户量10亿数据背后一系列的逻辑框架,找到每个问题的答案,那这些信息最终就会变成我们的知识一部分。这些由信息转化为的知识,说不定对于很多从事IT行业的人,提供很大的参考价值。
同样,我在阅读人际沟通的书籍里学习了“情绪发生机制”这个概念,了解到它背后的底层逻辑是由所见所闻、主观臆断、形成情绪、产生行为这四个要素构成,我想要把它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也需要给这个概念分解设问,寻找“前因后果”,建立逻辑架构。
如“情绪发生机制”这个东西怎么来的呢?
我应该怎么对“情绪发生机制”管理呢?“情绪发生机制”会应用在哪些情景?
循着这些问题,我们一个个梳理,触类旁通。
当我们能够梳理这个信息背后的逻辑架构,它是怎么来,又是怎么跟其他事情产生关联,通过对比、深挖、分析,我们清楚它的全貌,就好像把一个知识点变成一张知识网一样,那就可以说,我们已经学会了它。
04 复述分享
想象自己是一名老师,我们要给台下的小学生讲授这个概念,这个时候我们要把自己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写下来,越清楚越好,这个时候会发现哪里理解的不够,哪里理解的比较清晰。
当我们在复述时觉得哪里卡壳了,就需要回到出现卡点的地方,继续学习重新理解。
检查自己的讲述是否准确,是否啰嗦,哪里可以简练,哪里需要用生活案例去举例,去类比,不断重复循环以上步骤,只到我们能用精炼的语言去表达,别人能听懂为止。
05 实践修正
当我们得到一些知识,能否经过不断的验证?到底它是一个偶然事件,还是一个能够被验证的普遍现象呢?
好比别人通过拜神中了一次彩票,这个结果如果没有持续发生,那么这种经验,就是属于特殊性的反馈结果。
例如,你看到别的男生用某种方式跟女生聊天,会获得她们的好感,那么你总结出他们经验的本质特征之后,就用这种经验去指导自己行动。
通过行动而从外界获得了经验反馈后,再结合自身情况去修正这种理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让其变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把对方的"砒霜",变成自己的"蜜糖",滋长自己的能力。
总之,费曼读书法要求把我们学的知识进一步升华,我们需要不断总结。一边总结,一边把我们的知识和逻辑体系简化。
正所谓“大道至简”。人能记住的东西,并非是特别复杂的东西,而是简单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