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专栏13-1《向拖延同志学习》读后反思
一、笔记
(一)所有的拖延都是推迟,但并不是所有的推迟都叫做拖延。
(二)第一个区分,要区分真假拖延
只有当一项推迟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才能称之为“真性拖延”:
一是后果有害;
二是本可以避免。
(三)你希望在业余时间写作,年底前拿出自己第一篇小说。可每天下班回家以后觉得自己累得要死,周末也要拿出不少时间陪孩子,于是创作进度一再推迟。一想到写作这件事,你就很自责,觉得自己是一辆“重型拖拉机”。
你到底有没有拖延呢?这里面有4种可能:
1、要看工作和写作哪个更重要。假如工作确实更重要,而且占用的时间精力无法缩减,那么推迟创作计划虽然结果有害,却无可避免,是 “必要推迟” 。
2、你重新盘点了一遍计划,发现自己没必要赶在工作最忙的时候开始写作计划——完全可以推迟1个月才开始。这样每个阶段专心做一件事,进度也许反而更快,这叫做 “积极推迟” 。
3、如果你通过自我分析,发现从内心深处来说,你想写作只是一时冲动,并无真正的兴趣和动力,还不如踏实做好工作。写作既没有动力,也没有资源——这其实是妄念——直接 “断舍离” 掉好了。
4、只有当你分析完以后发现: 写作对你有意义,而且推迟的确会妨碍进度。仔细分析下来——并不是时间不够,自己回家的时间并没有好好利用,周末陪孩子的时间算下来其实不多,更多花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分散了精力。这种本可以避免又有害的推迟,就是 “真性拖延” 。
(四)第二个区分,要区分开问题和人
拖延描述的是行为而不是人。
问题并不等于人,并不能说“我天生就是个爱拖延的人”。你只是“在某些领域更容易出现拖延状态”罢了。绝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练习让自己的拖延降低到能愉快生活工作的程度。万事都拖延和零拖延的人不存在。
有了这两个区分,我们就先让自己跳出一个大坑—— “过度战拖” 。
二、精进
请你列出自己最常见的3个拖延的情景,然后分析下,它们属于4种推迟的哪一种?
我最常拖延的是:
1、写自己都觉得不可信的工作材料,常常是拖到不得不写才写。这个属于真性拖延,因为本来可以提早写,如果没写也是影响自己工作的。
2、去做改变,例如换发型。一直想换发型,又一直缺乏动力,喜欢自然头发的柔顺,又担心是不是换个形象有更好。这个介于断舍离和真拖延之间,换,则有更专业的形象,不换,其实影响也不太大。
3、学习心理学课程。这个是积极拖延,前段时间工作太忙,这段时间又处理一些家庭和个人成长的事务,春节假期趁聚会空闲的时候可以专心看。
三、联想
《你有拖延症吗》《你有拖延症吗(续篇)》是网易公开课排名靠前的两个TED,都是关于拖延症的,很有趣的是,一个说拖延容易误事,一个说拖延是好事。
Tim自己是拖延症患者,他连毕业论文都是从一年前拖到最后三天才写的,他对拖延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每个人的大脑里有一个很理性的人,能清楚地规划目标实施计划,还有一个很爱玩的猴子,不管社会运作那套,只有及时行乐的动物本能,不拖延的人大部分时间都由人掌舵,而拖延患者则是由猴子掌舵,什么时候猴子会交出掌控权?当事情失控,“惊吓怪兽”出现的时候。所以拖延患者总是在最后关头一想到快要截止了,吓出一身冷汗,赶紧行动。这并不是最糟的情况,毕竟还有完成的可能。比起这些有截止日期的事情相比,那些很重要却又无限期的事情,例如健康、家庭关系、幸福等等,就更容易被放到无限被拖延的位置。
而另一个演讲者Adam不是拖延症患者,不但不是,而且是个喜欢提前完成事情的人,毕业论文他是截止日期前四个月就完成了,心里还觉得紧迫。他想说的是,这样的提前完成,并不一定有拖延的人做得好。想一下,提前完成任务的人,拖到最后期限才完成的人,以及拖延一段时间但不至于到最后才完成的人,哪一种人最有创造力?Adam研究发现,是第三种人,第一种人做太快了,根本来不及好好酝酿就做了,第二种人拖太久了,匆忙做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只有第三种,那些接到任务以后,(注意不是接到任务前,)先把事情放一边,让它在大脑“后台”自动运作一段时间,会更容易有灵感想出好主意。马丁路德金那段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的稿件在上台前还在改,而上台后他又抛开讲稿去讲,“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也是临场发挥的。所以充足的酝酿很重要,构建一个网站,能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比起匆匆上线更能吸引人。
四、行动
1、继续将日、周、月、年计划联系在一起考虑,把事情提前安排,就更能有条不紊。
2、有推出的行动不需要过度自责,越自责反而越不愿意面对。先看清自己的推迟属于哪种。
3、不用行为定义自己或他人,我只是偶尔有拖延行为,并不是“爱拖延的人”。
五、思考
1、真性拖延有什么预防和治疗方法?
2、认清自己的价值观是不是有助于区别真假拖延,让行动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