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消逝》说的却是一个并不温暖的话题。在听解读之前,我以为这会是一个回忆沉重过去的读后感,听完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是来源于无知。就好似古人惧怕“天狗吃月”,以为是天降异象、大祸临头,殊不知这只是一个自然的天文现象;又好似以讹传讹的“鬼火”灵异故事,实则为尸体腐烂时分解的磷化氢极易自燃,产生白色带蓝绿色的火焰。有了科学的解释,这些害怕是不是自然而然的消逝了?其实对死亡也是。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国外的一个老爷爷因为身患渐冻症,不仅生活越来越不便自己也越来越痛苦,他深思熟虑后决定为自己保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点尊严及生命的质量——选择安乐死。整个过程缓慢而优雅,专业的执行团队、相爱的妻子伴随。喝完第一杯药水后,执行工作人员再次与他确认意愿,老人没有丝毫犹豫地轻描淡写地说了声是的。当喝下第二杯药水后,老人靠在沙发上慢慢的睡着,呼吸逐渐沉重,渐渐地完成了他的死亡旅程。身旁的妻子全程一直牢牢地牵着他的手,强忍着悲伤优雅地微笑。在这最后一刻再也忍不住泪水,低声啜泣起来。当时看完这个视频,我泪流满面。我真的无法理解是什么样的勇气,主动去选择死亡,又是什么样的信任与理解愿意让挚爱的人主动选择死亡,并目睹整个过程。听完本书的介绍,我似乎能些许理解:死亡,是应该被科学的对待。
就像书中介绍的那般,之所以我们会如此害怕死亡,一是因为社会在排斥死亡:例如选择词汇避讳直接用“死”的字眼;二是因为恐惧的渲染:流行文化的引导、墓地太平间等的恐怖氛围;三是糟糕的死亡方式:灿烂却戛然而止的生命、血肉模糊的车祸、病痛的折磨、孤单的终老。我们对死亡的接触,大抵都来自身边生命的消逝,突然无法再见的脸庞、无法再感受的手心温度…综上总总,让我对死亡始终深藏恐惧。可是,死亡是一个我们必将到达的终点,如何能科学面对,并坦然接受,就需要认真对待或者的当下。
死亡给了我们生命的意义。因为生命终将消逝,如何在活着的时候留下些印记、如何对得起自己来人世走这一遭?生命的时间有限,做有意义的事,少留下遗憾。想去的地方要去,不然还等下辈子去吗?想看的书要翻开第一页,不然你永远不知道里面的故事有多精彩。我们会老去,眼会糊、耳会聋、腿脚会走不动,不要让一切都等到做不动的时候再懊悔。珍爱身边爱你的人。有这么多生命,可你却独独选他们做你的父母;有这么多适龄青年,你却独独牵起这双手预备相伴一生。你忙的事业没有你也能运转,可你对他们的意义却非比寻常。珍爱他们,让互相陪伴的日子温暖而无遗憾。
死亡是对这个世界的负责。会有呱呱坠地的新生,也会有锤锤老矣的死去,新老的交替让世界前进的车轮滚滚向前。地球上的资源有限,只有死亡和新生同时发生着,才有持续发生的可能。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将来也会遇到需要和他们谈论死亡的话题,我需在自己科学对待的前提下认真的带领他们认知,不编织谎言、坦率相告,教会他们认真对待生命。
直视骄阳,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