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宝12月份,就20个月了(实际文章写于20年11月,现在娃2岁半啦),从刚6斤的,基本只会哇哇大哭的小不点,到现在能跑能跳,能说能叫的宝宝,整个过程可以说非常艰辛了,不过也是很幸福,看着宝宝一点点长大,不断解锁新技能,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好奇。
第一次做妈妈,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也是在慢慢成长,希望能尽量给宝宝好的成长环境,看的育儿类书籍主要有《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当我遇见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2本书对外启发都挺大的。2本书都强调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最重要的事,陪小宝长大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孩子主要是通过我们的行动而学习的,父母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温柔而坚定的态度。我们对孩子着重应该是在教、理解、鼓励和沟通的基础上,而非惩罚。
一、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
正面管教是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及其同事鲁道夫.得克雷斯的研究为基础的。阿德勒是维也纳的一位精神病学家,与弗洛伊德同时代,阿德勒相信:人类的行为是由对归属(情感连接)和价值感的渴望所驱动的,这种渴望受着我们小时候对自己对他人以及我们周围世界所做的决定的影响。
阿德勒的研究表明:孩子从出生起就天生会寻求与他人的情感联结,而那些感受到家人、学校与社区之间感情联结的孩子较少可能做出不良行为。所以正面管教的所有方法都帮助孩子们感觉到情感连接、自己的能力,并做出贡献。
二、正面管教的原则
正面管教是建立在教、理解、鼓励和沟通基础之上而不是惩罚基础上的。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强迫孩子为他们做的事情“付出代价”,不管什么样的惩罚只能带来四个R:愤恨Resentment、
反叛Rebellion 、报复Revenge、退缩 Retreat(退缩包括:偷偷摸摸(下次绝对不让他们抓到)、自卑(孩子认为“我是个坏孩子”)),而管教的目的是帮助孩子们通过他们所做的事情来学习。正面管教的原则包括:
1.以尊重的方式教给孩子尊重:孩子是通过看到实际中的尊重是什么学习尊重的,羞辱和让孩子丢脸是不尊重的,一个不被尊重的孩子很可能会汇报以不尊重
2.理解行为背后的信念:理解孩子发展的需要和局限,当孩子哭或者发脾气的时候,要尽最大努力与孩子共情,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意味着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世界并承认他的能力与局限。经常问自己,如果你是你的孩子,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行为,透过一个小人儿的眼睛开看世界,会很有启发。
3、以和善而坚定的行动坚持到底:孩子通常能感受到你什么时候说法当真什么时候不当真。通常,最好的做法是什么都不要说,除非你说话当真,愿意去做,并且你能以尊重的方式说出来,并且能以尊重的方式坚持到底。共情包括理解和情感联结,但是不是解救和妥协。例如:如果你想离开公园而你的孩子还不准备走,要给他一个拥抱并认可他的感受“你现在真的很失望,我知道你想待一会,可我们应该离开了”,让抱住孩子让她体验自己的感受。但同时也要坚定的不妥协,否则如果你因为孩子哭闹就让孩子在公元待更长时间来骄纵孩子,孩子就没有机会从自己能承受失望的体验中学到东西了,并且他学到的可能是父母是可以被操纵的。
4、理解孩子的发展和适龄行为:理解哪些是孩子的适龄行为,将有助于父母不期望超出孩子的能力的事情。孩子们如果因为适龄行为而受到惩罚,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5、积极聆听:注意孩子的感受并能用平静而明确的话语说出这些感受是教给孩子处理他的情感并最终控制自己的行为的重要一步。
比如:当孩子发完脾气以后,父母应该做的四部曲包括:
1)让情绪缓和下来,给孩子一段时间安静和冷静
2)重新建立情感联结,等孩子情绪缓和以后,平静讨论刚发生的事情,并且向孩子保证,尽管他的行为可能不恰当,但是父母依然爱他。这个时候一个无声、安慰的拥抱是最好的联结方式
3)帮助孩子做弥补,一切平静以后,任何的损失和损坏需要处理。和孩子一起收拾烂摊子,大人可以提出帮助孩子做一些事情,但孩子能力范围内能解决的还是需要孩子自己解决
4)原谅并忘记——以及提前计划 ,搞清楚是什么导致孩子发脾气,提前预防
能教给孩子技能
专注于解决方案,而非惩罚
鼓励
孩子在感觉好时才会做得更好
三、0-3岁如何帮助孩子发展适应性?
“发展适应性”是指孩子在某个年龄的典型特征和行为,父母越了解孩子的心理、智力和生理的发育,就越能知道什么是发展适应性,从而就越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影响其人生早期的决定和行为
1、1岁以前的发展适应性:信任感
一个婴儿在生命的初期,对他来说最基本的需要就是得到关爱和满足,这些需要包括:正常的营养、舒适的温度、干爽的尿布、充足的睡眠、大量的抚摸和拥抱。在生命的第一年,如果宝宝能得到父母足够多的关爱和满足,他将能建立其关于信任的基本概念,而信任是安全依恋的重要部分,这也是一个个体在人生中所必须掌握的几大关键任务之一。
对于1岁以前的孩子来说,他们的需求是否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如果他们哭了,会有人过来吗?如果他饿了、冷了,会有人给予帮助吗?正是通过这些简单的经历,孩子才能学会信任并依赖自己的父母,从而最终他能发展出对于世界的信任。
此外要让一个一岁前的婴儿形成信任感,生活必须是可以预见的,这就是惯例的作用。常规,在孩子出生头几年对于加强和发展信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到三个月大的时候,大多数婴儿已经习惯了一个可预测的时间表。而妈妈在哺乳后轻轻抚着小宝宝并温柔地低语,爸爸在下班回来后都会抱起宝宝或者用奶瓶逗宝宝笑等等都能给一个小孩子的生活增加使其理解常规活动的机会。这些事情向孩子证实着他对这个世界是一个可预测并且值得信任的地方的体验,并能让他知道他是安全的。
从宝宝出生开始,他们就无时无刻不在向父母学习,心理学关于人类大脑的研究发现了“镜像神经元”的存在,它感知身体的动作、面部表情以及情绪,并让大脑准备好重复它所“看到”的,当父母与孩子相处时,你是生气、兴奋或者焦虑,他的镜像神经元就会捕捉到你的情绪,并在他自己的身上造成同样的感受。镜像神经元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彼此一起哭泣、欢笑或者发愁,它还解释了为什么作为父母做的所有的事情比在教孩子时所说的话更有力量。此外,镜像神经元的作用是双向的,如果你对待孩子时是平和的,孩子就更有可能平和。所以书里建议“当你的孩子还是一个婴儿时,要确保你在走到他面前时你的眼睛会亮起来。”这样传递给他们的信息就是他是美好的,让人愉悦的,同时他也能在看到你的时候去模仿这种表情和情绪。此外,镜像神经元理论给到我的另一点启发是你无法让孩子长成你期望的样子,除非你自己能做到那样。行动比任何说教更有效。
2、学步期孩子的发展适应性:自主感
1-3岁之间的孩子开始发展会发展出几种非常重要的认知,分别是:怀疑感、羞愧感和自主感。
学步期孩子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探索几乎所有的事情,只要是他目光所及,他都会充满了好奇,很多在我们看来不应该做的“不良行为”如:把手伸进插座、扯卫生纸、吃蜡笔等等背后其实都是孩子想要研究和探索这个世界的需求。
当父母不允许学步期的孩子探索,或者孩子在触摸了不该摸的东西时打他的手时,会造成什么后果呢?他可能会形成在以后的生活中挥之不去的怀疑感和羞愧感。心理研究结果表明,羞愧感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最“毒“的情感反应之一,并且不会激发出信任、自信和亲密。
但很多儿童心理学专家认为,在1-3岁之间,孩子有机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开始寻求比怀疑和羞愧感更有力量更健康的自主感。自主感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及其重要的,正是自主给了一个孩子信心和能力去追求他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孩子对自主感的追求会贯穿整个童年始终,但是其基础是在第二年和第三年打下的。这也为一种健康的自我价值感打下了基础。
自我价值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所抱有的信心和能力感,有自我价值感的人是相信自己有能力的(因为你体验到了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因为别人说你有能力),并且知道你的贡献是受到重视的,是有价值的。父母无法给予孩子自我价值感,每个孩子都必须自己形成自我价值感。拥有自我价值感的孩子知道,犯错误并从中学习是很正常的,而不会认为犯错误就意味着自己无能。缺乏自我价值感的孩子害怕失败,并且通常不相信自己,即便他们拥有出色的天分和能力。自我价值感和自信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种被称为“适应能力”的品质,适应能力是指“在不好的事情发生后,再次变得坚强、健康或成功的能力”。我们任何人都不大可能不在生活中遭遇一些“坏事”,在面对挑战时重新振作起来、再次尝试和坚持不懈的能力,是情感和心理健康及其重要的一部分。
1)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的无效方式:试图通过过度赞扬给孩子自我价值感
当父母不同的告诉一个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我太为你骄傲了”,这个孩子可能会认为“只有在别人说我好的时候,我才是好的”,他可能为了不让父母失望,而感觉到追求完美所造成的压力。或者他可能干脆放弃,因为他相信自己无法符合哪些赞美或者通常与之相伴的高期待。从长远来看赞扬并不会会像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具有积极的效果。
所以与赞美相比,正面管教觉得鼓励是更好的方式,赞美和鼓励的区别在于,鼓励关注的是这件事情,而赞扬关注的是这个人。很多孩子在被赞扬时会形成一种信念:只有在完成一件事情时,他们才是“好孩子”,赞扬通常要求成功的完成一件事情,而鼓励指向的是努力。也就是说赞扬通常是有条件的,而鼓励是无条件的。
举个书上例子来说明什么是鼓励和赞扬:
过度保护或解救孩子
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可能会决定:我没有能力处理问题,我不能经受失望。我需要别人照顾我、解救我。或者他们可以决定,让别人替他们承担责任会更容易一些。这两种情况下,被过度保护或被过度帮助的孩子们很难形成能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生活挑战的能力感和自信。举个例子,当孩子可以开始尝试自己吃饭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尝试让他用自己的小勺吃饭,也许刚开始会弄得满桌子一片狼藉,但是宝宝在这个过程中会慢慢掌握这项生活技能。再比如穿衣服,两岁的小朋友在身体发育上已经可以尝试开始自己穿衣服,但是父母常常会因为他们这样做太慢了,等不及要帮他们做。在父母省时的同时,其实孩子就丧失了一些探索的机会。再比如在幼儿园两个小朋友打架了,有的社会新闻里能看到,马上家长就介入进来,甚至会直接扇打自己孩子的孩子耳光,这样的行为更是要不得。
告诉孩子他们很聪明
赞扬孩子的智力会损害他们的积极性,并且危害他们的表现。被赞扬智力和天赋确实能让人信心倍增,有一种特殊的满足感,但这样的满足感只是存在于当时,一旦他们遇到一点小困难,他们的信心就会突然消失,积极性也会跌落谷底,如果成功意味着他们聪明,那么失败就意味着他们很笨,而这就是固定思维。所以作为家长不要评价你的孩子聪明而要鼓励他们从错误中学习,乐于接受挑战,并且喜爱学习本身。
想让孩子“更好”
所有孩子的首要目标都是感觉到情感联结和被接纳,所以当一个孩子相信父母不是无条件爱他的时候,结果都会是灾难性的,比如:小周是一个活泼而精力充沛的孩子,当他的妈妈一再说:我希望你像小乐一样安静、乖巧“的时候,小周可能会认为:“我不够好,我做什么都没有用,我妈妈不喜欢,我没有小乐好”。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就是去真正看见他的独特性,尊重他的独特性。而不是让他变成你心中期望的那个样子。
2)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的有效方式
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
我们人类并不擅长无条件的爱,然而孩子需要得到无条件的爱,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有这惊人的能力感觉到父母的真实感受和态度。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是被爱着并且被接纳的,他们就会茁壮成长,如果他们感觉不到归属,感觉到自己令人失望或令人讨论眼,他萌发中的自我意识就会枯萎,所以要鼓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关于这一点前两天看一篇在讲亚裔高才生背后的沉重代价的文章文章名叫《抄近路的亚裔学生,成功背后代价沉重》。我觉得文章对于这一点做了非常充分的说明,大家有兴趣可以搜来看看
对孩子的发展要有耐心
要尊重孩子的发展阶段,并且记住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件艺术品,都有他的成长时间表。
提供成功的机会
早期的成功和表明“我能行”的体验,是建构自我价值感的强大基石,要再点寻找到孩子特殊的天赋和才能、能力和优势(这些东西不是社会所认同的那些,而是他自身独特的那些),为孩子提供机会尝试这些事情。
教给孩子技能
技能是健康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的基础。这一点我觉得对于成年人也同样适用。学步期的孩子也许还很小,但是只要留心就能发现小家伙们能做的事情居然可以有很多,比如:在餐桌上摆餐布,在水槽里洗生菜叶子、用海绵抹去水渍,自己到果汁,学着自己穿衣服。他们会把这些事情做完美吗?当然不能,这一定需要父母大量的耐心和不止一次的重复教授,当孩子学习技能并对“完全靠自己“完成一想事情的能力形成信心时,他们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就会生成。
要意识到自我实现的语言
当你关注积极的方面时,积极的行为就会增多,而如果你告诉孩子他笨手笨脚、烦人、笨,那么也许你就会发现你的孩子真的变成了那样。寻找孩子积极的方面并给予鼓励,是一种在孩子童年时期以及青春期都有用的技能。这意味着,你要感谢孩子捡起了他大多数的玩具汽车,尽管还有好多散落在角落;你要对一个自己穿上鞋子的孩子微笑,即便他把两只鞋子穿反了。鼓励,对于一个孩子说的是“我看到了你的努力,我对你有信心,加油!”而你的鼓励让孩子知道你爱他、接纳他、并相信他有成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