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色泽,卜卜脆的口感,五花八门的口味,薯片自诞生以来广受欢迎,甚至成为世界公认的零食标配。一颗普通的土豆,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能变成引起味蕾共鸣的薯片呢?今天我们一起跟着BBC纪录片《造物工厂》的镜头,走进超级薯片工厂一探究竟。
「 一、鬼知道薯片经历了什么」
单是英国境内,就有230多种土豆,但并不是所有的土豆,都适合拿来做薯片的。比如柔软的新土豆品种Maris Piers,就比较适合制作沙拉;而King Edwards土豆,则适合做土豆泥。
一般土豆的含水量约占80% ,其余是淀粉和少量的天然蔗糖。含水量和糖分,是影响薯片质量的两大关键因素。含水量越多,炸薯片需时越长;糖分越多,薯片光泽越暗。所以薯片工厂一般选用水分含量只有75%、糖分含量也相对较低的Hermes土豆。
从左到右分别是Hermes、King Edwards、Maris Piers三种不同土豆炸出来的薯片
经过筛选的农场优质土豆,可以在6个小时之内变成一袋袋的薯片。24小时连轴转且全年无休的薯片生产线,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七个步骤。
第一步,批量清洗
第二步,摩擦去皮
第三步,秒速切片
第四步,清洗淀粉
第五步,油锅油炸
第六步,滚筒调味
第七步,充气装袋
经计算,大约1个土豆就可以生产一袋薯片,土豆到薯片的变身,成为另一种美味的开始。
「 二、薯片身上也有一场英美之争」
薯片到底是谁发明的?如果你问美国人,他们会说美国在1853年发明了薯片。故事是这样的:1853年,乔治·克拉姆在纽约州的一家乡村俱乐部当主厨,期间遇到一位很挑剔的顾客,不断将他的薯片退回并且说这些薯片不够薄。(还有这种操作?难道不是想吃霸王餐?)
于是,乔治·克拉姆把土豆削成特别薄的薯片,油炸之后简单撒上一点盐就直接送上去,顾客却非常满意,于是乔治·克拉姆把油炸薯片加入了菜单,这就是美国版本的薯片起源。
英国人却表示不服,他们认为,英国将土豆作为一道菜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之前肯定有类似的做法。几经查找,他们在1817年出版、由威廉·基奇纳撰写的《厨师指南》一书中找到了证据。
这本书是维多利亚时代最流行的菜谱之一, 里面全是关于土豆的烹饪方法,其中介绍了这样一种方法:将土豆切片或刨花后油炸,用猪油或动物油炸土豆片,不停翻转,直到土豆片变脆。于是英国人坚信,英国早在1817年就发明了薯片,薯片源自英国。(嗯,你们开心就好)
「 三、薯片怎么吃比较健康」
薯片是世界公认的肥宅标配,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这样一个理念:薯片是垃圾食品!可是长大后,我们仍然对薯片抱有一种执念。为什么听过那么多大道理,我们依然放不下手中的那袋薯片呢?一是因为薯片中毒性的魅力,二是因为我们坚信,吃得开心就是零卡路里,我们开心就好。
可是说实话,每次吃下一袋薯片之后,第二天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喉咙痛、口腔溃疡、痘痘野蛮生长......所以我们每天都在吃和不吃之间苦苦挣扎,但即使这样,还是会有防守失败的时候。
这里小空给大家支一招:一袋薯片分N次吃,浅尝辄止。每当我们想吃薯片或者其他高热量食物时,拿出一袋薯片,可是只吃5、6片过过嘴瘾。这样既可以满足馋虫精神需求,又可以控制点夜宵外卖的冲动,以免造成更加灾难性的后果。
可是一袋薯片只吃5片,剩下的怎么办?薯片开袋后,隔半天就会受潮变软不得不扔掉。这里小空再支另一招,那就是利用真空包装机的单独热封功能。真空机自动抽封强度过大,以免薯片被抽成薯粉,直接按封口键,把袋口单独热封即可。吃不完的薯片,不抽真空直接封口从而隔绝空气防潮抗氧化,下次吃还是一样卜卜脆!
一颗土豆脱胎换骨变成一袋薯片,漂洋过海来到我们眼前,不吃说不过去,吃太多又对不起自己。少吃多次,控制好自己,才是薯片的最佳食用方式。
关注小空,用心生活
保鲜收纳|美食料理|生活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