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能胜出,
过早地强调竞争意识反而会危害孩子的发展。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一、童年就不是培养竞争意识的时候
小孩子成长为成年人的过程,其实就是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阶段。
这个过程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向内积累,而不是向外扩张。
说白了,就是你让孩子竞争之前,要先让他积累足够的竞争力。
不然的话,没能力竞争,却不得不竞争,
那结果就是,不仅浪费了孩子本来的潜力,还严重地打击了孩子的自信。
导致孩子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遇到任何事都只会想,万一我做不好怎么办。
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很多事只要你做了,结果都不会太糟,怕的是你不敢做。
所以说,在孩子童年阶段,家长的首要责任是,不要打扰孩子的自我发展。
如果有条件的话,再给一点助推力,帮助他挖掘自己的能力。
但是,大多数家长就是做不到,
总是跟孩子说,你要比别人多会背几首唐诗,你要上重点学校,你要排到班级前十名等等。
导致孩子从小就在焦虑的氛围下成长,处理不了压力,只会变得越来越无力、自卑,或者走向叛逆。
二、早早地把孩子推入竞争的洪流,会有以下三方面的损害
1)会破坏孩子的合作能力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合作能力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而合作能力的基础是友善、诚实、宽容等等。
所以想要培养孩子的竞争力,首先要培养好他的品行,这样才能打下合作的基础。
可现在的情况是,几乎从幼儿园开始,孩子的一切活动就是以竞争为目的,
哪怕是玩游戏,都会出现以赢为目的的情况。
你想想,这种持续不断的竞争训练,培养出来的孩子,
怎么指望他长大了就有合作能力?
没有合作能力的人,竞争力又会怎么样呢?
所以说,想让孩子获得真正的竞争力,就不要从小强调竞争意识。
2)会培养出病态的奋斗者
有些孩子确实能被训练得很有“竞争意识”,
从小就表现出极度的争强好胜,但它的副作用也很明显。
比如,小学生为了不丢掉副班长的职务,每节课都坐得笔挺,
蚊子落到胳膊上,都不肯去打一下,生怕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对这样的孩子来说,给他任何社会标准他都能适应。
可这样的坏处是什么呢?压抑天性咱们就不说了,
还有另外一点,就是可能会培养出病态的奋斗者。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自控力、意志力都是有限的,
一个人总是在这些小细节上控制自己,就很容易在大是大非上出现失控。
比如学生高考失利跳楼啊,为了拿奖学金谋害同学啊等等。
这样就付出了生命或自由的代价,显然是不值得的。
3)会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
这一点在科学上已经得到了证实。
长时间的压力首先会在情绪上积淀毒素,影响做事效率。
然后情绪上的毒素积累多了,就会影响到生理健康。
而且,还有研究发现,压力太大会影响儿童脑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
不仅会影响孩子身高,还有可能表现在其它方面,比如皮肤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