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架构花束也好,或者是其他架构作品也好,作为任何一个完成度高的作品,它的架构与花材的融合度是很高很高的,所谓的[融合度]更多指的是“视觉观感”上的,比方说,如果用很生硬的材质去做架构部分的话,花材部分如果你想使用较为柔弱(视觉上)花材的话,它们之间需要有衔接。
我们先来看一下制作过程,然后把上面讲到的那点带入到作品中,这样会更好去理解。做好一个架构花束,当然螺旋打得好不好很重要,但是,如果光只是螺旋打得好,选材却没选对的话,也只能是把架构当作框架使用而已,花材与架构两者不能融为一体。
末端把手位置固定完之后(通常把手长度留10CM足够了),把上部分垂直打开,用环保铁丝一上一下的编织穿插固定(这一步看不懂不要紧的,完全可有可无,只是当时我觉得稳定一点而已,可做可不做)。
用胶布简单固定一下花束。继续后面把架构部分完善(为什么要完善,刚才也说了,因为只是单纯的用藤条的话,藤条给人的视觉感受太生硬了,这次我们的选材也很柔弱,它们之间很难衔接)。
我个人的答案是,因为我最后要变现的是,花材从下往上呈现一个攀附的状态,而藤条、龙柳、丝瓜藤它们本来给人的视觉感受也是攀附的,它跟我花材的吻合度会比较大。
很明显能看出,我比原来基础上加入了一些花材。刚才讲完了架构材料上的选择,现在讲花材了。在整个作品的花材选择上,因为我最后希望呈现的是一个攀附生长型的设计,所以,尽量避免使用滑头较大或者团状的花材,因为那类花材给人的视觉感是很笨重很笨重的。
然后第二个,虽然我有加入[向上生长尖尖收尾]的花材,通常那类的花材给人的视觉感受都是有指向性的,不管它是放得低也好,高也好,都很容易把整个视觉往尖尖部位带。
这次选择尖尖收尾的花材,花头并不是直直的,而是有弯曲往里收的(选国产的吧,进口品质太好,花头都太结实)。只要合理控制好它们的花头朝向,可以让它们呈现出攀附在作品上的效果,让视觉很好的做指引。
如果,从严谨度上去区分的话,整个作品的花材视觉比重最强是“石榴果”,视觉比重最低的是“小蕾丝”,它们之间能看出非常多的处于中间衔接的花材去充当过度的材质,就是有了它们的存在,花材跟架构的融合度能得到很好的提高。最后,调整花型,修剪花茎长度,作品就完成了。这个作品最重要是的学会去感受不同花材给人带来的“视觉比重感”,例如它们的强弱差异去做衔接。
架构重要,选择花材也很重要,在加入松虫草等体型较大的花材之后,所加入的花材都是分散的细碎的,视觉感不会高于之前,所加入只是作为衔接花材与架构的和谐感
可操作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