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总有很多类似于这样的提问:有什么高效的学习方法推荐吗?怎么提高思考能力?怎么提升自己的记忆力?有哪些让人欲罢不能的学习方法?
每一次我都会兴致盎然的点进去读读读、看看看,但是实际应用起来却发现好像不太适合自己。
但是经过我慢慢的摸索,找到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小方法。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小想法,欢迎指教。
01 复利效应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先讲一个故事。
国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西萨·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想要什么,他对国王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小格给4粒,以后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请您把摆满棋盘上所有64个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觉得这要求太容易满足了,就命令给他这些麦粒。当人们把一袋一袋的麦子搬来开始计数时,国王才发现:就是把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麦粒全拿来,也满足不了达依尔的要求。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麦粒的总数为:1 + 2 + 4+ 8 + ……+ 2^63=2^64-1 = 18446744073709551615(粒)
也就是1844亿亿粒麦子。
这故事是为了引出了复利的计算公式:F=P*(1+i)^n,表示一下专业性。
其中,F-本利和,P-本金,i-利率,n-计息期。
公式太复杂了,其实只要把麦粒想象成我们脑子里的知识存货就好了。
通过知识1,演变成知识2、知识3、知识4......
Amazing......
而产生复利效应的方法,就是坚持复盘和反思。
02 每日三件事
这是我朋友介绍给我的方法,目前已经坚持300多天了,它的名字叫"每日三件事"。
大概模板如下。
【今日计划】
1.学习:读书、考证的学习安排
2.工作:工作中的待办事宜
3.生活:运动、聚会等活动
【昨日完成情况】计划之中的事情是否完成
【小确幸】昨天有什么开心的事情
【昨日收获】昨天发生的事情以及总结
后来,在看过《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后,我又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日常反思、周/月计划、周/月回顾,如下。
【反思】遇到了什么问题(表面问题、实际问题、改观)、问题产生原因、产生问题后的心理变化、解决问题方法与启示
【周计划】
【月计划】
【周回顾】本周目标与期望、实际情况(做的好/坏)、原因(做得好/坏的原因、调整后的方案、类比与借鉴他人的思路与方法)、总结经验
【月回顾】(同【周回顾】内容)
相对比来说,前一个模板对于"反思"的部分较少。
至少我存在这种现象:在写【昨日收获】时,更像是写日记。
但是有了【反思】这个部分,就会强制自己去思考。
一个简单的形式改变,就会督促自己主动思考看似平淡的生活,挖掘出过去没有注意到的环节。
"每日三件事"是每天早晨起来进行的事项,但我们在一天结束后,可以在睡前15分钟,把当天有意义的事情回顾一遍。
睡前15分钟的记忆是一天中最牢固的记忆。
如果最近准备考试,那一定要好好把握这几分钟,把知识点从脑海里过一遍。
因为睡前15分钟的记忆之后,马上就钻进被窝睡觉了,不会产生任何记忆上的冲突。
03 反思带来的收获
反思是一种反馈机制,就像我们买东西可以好评差评一样,我们对每天发生的事情进行反馈,才可以知道这件事情发生的意义所在。
韩寒说过,听过太多大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原因所在何处呢?
就像我们摔倒了,膝盖磕破了,你从地上爬起来,拍拍尘土就走了。
可能你下次走同样的路,还会摔倒。
好了伤疤不能忘了疼,你要好好思考:为什么别人没摔倒,我摔倒了呢?因为我鞋子的问题?还是玩手机没看路?或是刚才脚抽筋了?
反思不是总结,至少两者的侧重点非常不同。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换个说法,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从应用的角度看,如下。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我们对同一件事情得出假设的质量不同,意味着我们的认知深度差别很大。而要想让我们假设的质量得到提升,最核心的步骤,就是反思。
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起着三方面的作用:(1)发现知识误区;(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不要觉得"每日三件事"浪费时间,不要为了完成作业而去写作业,而是要放慢思考速度,通过找到更合理的方案,提高效率。
我们每天上学、工作,面对的可能是同样的学习内容、工作内容,我们可以提前设定一个期望的标准,然后每天反思,与之比较寻找差距,查漏补缺,反思时间看似浪费,却提高了我们的效率,其实在不知不觉中,节省了时间。
"每日三件事"不一定要记录大事,从日常的小事、小习惯入手,从思考问题的过程入手,我们就能找到改进的办法。
只有把思考过程,甚至身体反应和当时发生的事情结合起来记录,再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启发和触动。
所以,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