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读过一篇文章,作者有感于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一句话"语言是身体的末梢",分析了语言在沟通中的局限性: 其实语言能做的并不多!
这篇文章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充满疑惑。
几十年的成长经历,让我对语言的重要性深信不疑,甚至相信,语言是沟通的唯一有效方式。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开始我就努力学习说话; 上学后,学习识字、努力读书、练习写作,以使自己能够更有逻辑性的表达; 工作后,学习各种沟通技巧……这一切,不都是在学习语言这项沟通技能吗?我们花如此多的时间学习语言,语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拉康居然说语言能做的并不多?!
带着疑惑,我开始观察我的生活。
这个周六早上,老公起床之后告诉我他身体很不舒服,看得出,身体的不适让他的心情也很烦躁,对两个孩子表现的非常没有耐心。一大早,家里就开始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而今天阳阳要去上辅导班,我还要去参加讲师班的课程。我在基本倾听了老公的表达后,提醒他周一赶快去医院,然后就拎包出门了。
路上,我收到了老公发过来的一条短信,老公再次诉说着他身体的不适,手脚肿痛的难受。让我无法忽视他的感受。我认真在心里盘算着,第一步:让他赶快去医院吧,可是儿子还要去上课,怎么办?第二步:儿子生病了吗?没有。儿子无法上课还有补救办法吗?可以补课,再说少一节课也不影响升学(哈哈,虽然我儿子还在上小班,我内心在排序的时候还是以升学为优先级的)。第三步:经过第二步的论证,证明儿子可以不去上课。于是,我拿起手机拨通了老公的电话,和他商量,儿子不要去上课了,让他赶快去医院吧!电话那头的老公似乎松了一口气,他决定还是去送儿子上课。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对他的忽视让他非常不开心。
晚上回到家里后,早晨的紧张气氛已经烟消云散。老公的心情似乎舒缓的很多,语气也没有之前的急躁和不耐烦,虽然他仍然觉得身体不舒服。
这个案例中,老公的核心感受是不满,他的急躁、不耐烦、非直接的语言表达一直在传递着这种不满(对感受低敏度的我全然无觉)。当我回应他的感受,虽然是被动且无觉知的,建议他马上去医院不去送儿子上课之后,他释怀了。回忆整个沟通过程,“我不满意你对我的忽视”、“你对我真的很重要,比儿子上课更重要”,这样的语言从来没有在我们的对话中出现,但却是我们沟通问题的核心。如果套用冰山理论的比喻,语言是能看得见的冰山的顶端。埋藏在海面下更深更广的冰山,亦即感受,才是一切沟通问题的根源。沟通并不是围绕着语言展开,而是围绕着感受展开。唯此,才是解决一切沟通问题的准则。
同时,语言也是感受的最末端。通常当别人用语言直接表达感受的时候,情况已经相当严重了(学习过p.e.t.人除外啊)。表情、动作、语调都先于语言向他人传受着自己的感受,这些非语言性表达往往比语言更直接,且不具备迷惑性。而语言由于经过意识的加工,掩盖了很多真实的表达。在我的案例中,老公的眼神、对孩子发脾气的动作、说话的语气都表达了他的不满。试想,如果我不回应他的感受,等到他对我怒吼:"我对你真的很有意见,你一点都不关心我!"的时候,一场家庭大战势必不可避免。
既然语言能做的并不多,那么就让我们回到最初、回到原点,回到我们的身体和感受,用心去沟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