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已在其他平台发布)
公元805年9月,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还未到任,又再贬朗州司马。
朗州,就是今天的湖南常德。在唐朝时,这里是偏远楚地、东南蛮荒。而刘禹锡将在这里一待十年。
从都城长安到南方楚地,从主持变革到无所事事,他几乎一夜之间就从人生的高峰跌入谷底,苦闷彷徨可想而知。但骨子里的倔强和豪迈让他不会就此沉沦。他无视世俗,坚信自我;他依然充满着希望,把目光投得更远。
“即赋形而终用,一蒙垢焉何耻?感利钝之有时分,寄雄心于瞪视”。
———砥石赋
他坚信自己这把宝剑虽然蒙布尘埃,闲置匣中,但有朝一日终能破匣出鞘,划破黑暗,闪耀独一无二的光芒。
第二年,唐宪宗改国号,大赦天下,却对刘禹锡等八人不依不饶。放言:“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一纸诏书,将他们与朝廷彻底隔开,他们的仕途也已被彻底堵死。
这时,同贬南荒的好友柳宗元的母亲也去世了。刘禹锡不知道该怎样去安慰这个连遭打击的挚友。
在一个秋日的午后,他登上高峰,远望好友的方向。天高云淡、层林尽染、排排大雁齐下南方,他眼中不是无尽的萧瑟,而是绝美的秋景。
大雁不远千里而来,不为秋日所悲,不为前程所难,坚定地去往既定的方向。这是义无反顾的执着信仰,是生命激烈的壮阔之美,它应无关春秋、不分季节。
所以自己又何必为一时的失意而苦闷彷徨,为季节的变换,草木的凋零而失意惆怅呢?于是他仰头大笑,茅塞顿开。咏出了千古名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一》
千篇一律的逢秋必伤,只不过是世俗在人们心里设置的障碍。而诸子百家的融会贯通、骨子里的匈奴基因,让刘禹锡超然世俗,孤独睿智,他正在让生命在天地间得到更大的释然和更广阔的追求。
而此时,他离当年屈原的流放地沅江一带已近在咫尺。他隐约感觉到了屈原的气息。那种苦闷之中的忠贞之志,执着之中的浪漫情怀。这和他的洒脱不羁相结合,滋生出一种无惧无畏的豪迈豁达。
而与屈原不同的是,他永远充满着希望。
随遇而安、乐观豁达,刘禹锡找到了对待生命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态度,这让他身处蛮荒而不觉凄苦,仕途渺茫而不改其志。
他在默默接受,也在静静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