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梦想,何必远方”,第一次知道这句话是从林宥嘉的《残酷月光》中听到的。当时的我正读大二,对于未来就如追梦少年般满是激情和憧憬,所以也理解不了这句当时看起来不太上进的话。但时间太窄,指缝太宽,如今我已毕业两年,从毕业小鲜肉成了职场大叔,对这句歌词的理解也发生了360°的转变。
寒窗苦读,功成名就,衣锦还乡,这是我以前给自己定义的成功,当然,和大多数人所想的一样,梦想在远方,所以毕业后的我也选择了离开家乡去奋斗。在外的日子,家人就是手机上一串数字、屏幕上的一张张笑脸、微信里的一段段语音。
最为触动自己是手机上的两张照片。一张是我堂叔发给我的一张我祖母生前一个人吃饭的照片:偌大的客厅、白发苍苍的老人、一小碗饭、一小碗凉菜。照片里除了孤单,还有凄凉。就连祖母的病重,家人怕影响我工作而对此隐瞒,以至于自己连祖母生前最后一面都未能如见,也让自己遗憾终生。第二张照片也是一张吃饭的照片,倒主角是我父亲。因被生虫感染而导致皮肤溃烂的他低头吃饭的照片:除了无奈,满是辛酸,自己心中最具伟岸背影的那个人在那一刻变得如此陌生。
自己在外的艰辛,也许只有自己知道。每天叫醒自己的是梦想,而给梦想浇注力量的是亲情。
流浪的日子,回家和离家的路永远没有尽头,而乡愁就是古井的那潭清水、门前那棵老树花、桌上摆着的母亲的拿手菜以及小朋友脸上的喜悦。
这一切的美好有时会让自己去思考那些哲学的根本问题,甚至是否定自己现状:人生的意义何如。人们常常对在外打拼的人表示称赞,对在家发展的人表示悲观,因为人们的主流观点认为走出去才会有未来,才能更好地对自己负责。但背井离乡,终究是照顾不了家里,父母也终将有老去的那一天,那谁来对这个家庭负责?我们在外光鲜靓丽、灯红酒绿的背后,是否是以父母的孤苦伶仃为代价?而且谁能保证出外打拼就意味着功成名就?因为大部分的我们都是芸芸众生,只有少部分脱引而出。当然,谁也保证不了,在家发展就意味着碌碌而终,特别是在这个城市化和互联网时代,家乡也能给你自己的梦想。
人生本是一场体验,在外体验的是刺激,在家体验的内心。在家的日子,所有的感觉是那么真实,亲情友情故乡情的感化,自己也更加真实、纯净和饱满,没有精神上的贫瘠和虚伪,更能成为你自己。那么,没有梦想,又何必远方?
我们每一次带着梦想出门,带着失落回家,可一次次的伤痕刻在身上,才有了我们如今穿山甲般的外壳。可仍有人问:你的梦想足以支撑你在远方的日子吗?那些苦难,那些波折,你真的就受得起吗?
是的,我的梦想足以支撑我在远方的日子,苦难和波折恰恰是让我梦想的殿堂里享受心的洗礼。可如果你还没梦想,还不确定梦想,那在远方的日子,你终究是受不起的。
没有梦想扎根的日子,生活的土壤会流失,直到你终于退身而去,才恍惚:没有梦想,何必远方。没有梦想点缀的土壤,你的心没有彼岸,自然你也就靠不了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