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的泉眼
在10年前,我家乡的南山上有一个不大的山泉眼,那里会流出清冽的水。小时候,学校的老师会带领我们去登山春游,走累了经过那里的时候,大家都会挤着去喝水,直接用着手承接着喝,喝完后,也就该到了返回学校的时候了。
一段让人怀念的童年时光,在南山上,树林、花草、蓝天、那时候的天真的很蓝。我们不需要考虑吃穿和学业上的问题,一切是那么的无忧无虑。
随着慢慢长大,学校翻修了校园,从最初的最高两层变为现在的5层,旧的破烂的地板砖换上了瓷砖;同时换掉的,还有一贯春游的传统,我们不再有春游的活动,只是一味的窝在教室里学习。
不知什么时候,南山的泉眼消失了,随着泉眼的消失,我感觉南山变成了一座死山,毫无生气可言。山脚下的一片洼地,也沦为了人们的垃圾场。
北坡的万分池
music.163.com/#/m/song(歌曲链接)
村里的北面是农耕区,依山势而形成的梯田是北方地区最为普遍的农田状态。在田间地头的玩耍时九零后特有的。在这梯田间,有一个人工挖的水池,叫“万分池”,长宽约为200米,水的来源就是天然雨水,池中长满高而茂盛的芦苇。小时候就有一段时间在这池里玩,捉螃蟹、摸鱼,偶尔也会担心出现水蛇,还叫上一帮同学在芦苇荡里捉迷藏,这里是天然的迷宫。水里玩完了,就到边上的地里玩,人分为两派,手里拿着树杈当枪使。
后来,长大点了以后后,我再也没去过那里,那里是否还有芦苇,还有没有鱼儿,我都不知道了。不过我知道,那里再也没有了玩耍的孩子了。
外婆家外的小河
南山下有条小河,准确地说是小溪,它的源头在五公里以外的我的奶奶的家乡。经过几座大山流到南山下,水量减少了很多。
小时候,父亲嫌我捣乱淘气,经常把我送去奶奶那里。我就在那条小溪边玩,看水草,折纸船,那溪水清凉又清冽。偶尔,会有洗衣服的村妇在溪边的石板上洗,那时还没有各种肥皂和洗衣液,或者说不多,全凭手搓。
奶奶告诉我,前10年里,这里经常有水灾,那水灾,最大的时候能把山都淹没,这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不过,也可以得到佐证,在这里,有一座人工修建的水坝,那就是为了防水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水灾是没有了,不是因为水坝的保护,而是因为水源的枯竭,没水了。
可能你会问,那条小溪还在吗?我的回答是,还在,但不如不在。中国农村在这10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的发展,不仅是经济上和生活水平上的跨越,并行的也是环境的重大破坏。人们在那里修建了几座工厂,化肥厂和水泥厂,对山林的开采,污水的肆意排放,造成了巨大的环境破坏。那条小溪,除了它源头的水库能接受到雨水保持着最初的干净,流出后迅速被沿途污染,已经变成一条臭水,夹杂着工厂排放的重金属元素,犹如一条充满毒液的毒蛇。
失去的与拥有的
以上的三个“水域”只是家乡的一部分水域而已,和其他我未列举出的水系一样,也都消逝的差不多了。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确实是社会的进步,但像这样的发展无疑是一种畸形的进步。人们住进了钢筋水泥的楼房,开上了各式各样的轿车,呼吸着肮脏的空气,喝着毫无保障的水。
这就是我的故乡,一个普通的北方村庄,像这样的村庄想必也是成千上万,也同样逃避不了水源消逝的命运。失去的,不单单是几条河、几汪水,失去的也是中国最传统的农村群落,最原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