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是衡量物质世界质量大小的计量工具。有了度量衡物质世界就有了统一的标准,便利了经济交往和发展,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因地域和国情不同计量统计方式不同。传说黄帝"设五量","少昊同度量,调律吕"。商代牙尺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各国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发统一度量衡诏书,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1984年,国务院发布命令,采用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同时选用一些非国际单位制单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自1991年1月1日起,法定单位成为中国唯一合法的计量单位。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是华人精神世界的度量衡,有了这些标准,人的精神世界就有了统一的衡量标准,个人发展有了目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了统一的价值标准。儒家思想的起源于周公时代。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孟子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指出统治阶级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战国时期孟子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于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宋代的新儒学--理学: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观点: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明朝理学走向极端--王阳明的心学,主要观点: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
在儒家思想的传承过程中出现了文圣人孔子和武圣人关羽,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文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关羽,字云长,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称其为“关圣”、“关帝”。关羽生前除曹操奏请汉献帝封其为汉寿亭侯外,正式官职为襄阳太守、都督荆州事务。刘备封赐的爵位先为荡寇将军,后为前将军,列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在其殁后的41年,即三国蜀景耀三年(260,正好是其诞辰100周年),后主刘禅追谥为壮穆侯。然而,从南北朝开始,直到清朝末年,关羽受历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无减,“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关羽名扬海内外,成为历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以致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关羽是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称著于世。
度量衡和忠义勇归纳起来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于个人、家庭、社会都是两个核心的方面,不能偏废一方。具体到一个家庭来说,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偏于追求物质的富有,疏于精神文明建设。不讲仁,不讲孝,不讲礼,不讲义的现象比比兼是,这是个大问题,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廉耻同理也是家之四维,四维不张,家也灭亡,因此这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实施的方法无非就是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良知是与生俱来的人人具备的品质,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我们要注重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只有坚持做到这些才能教育子女成为有理想、有远见、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才能具备创造丰富物质生活的人,否则这个家庭虽然辛苦劳累也难兴旺。古往今来,有很多家庭小日子过的挺好,但后代并不昌盛,原因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