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还是纸席。大家上节课的作业我还是都看了,感觉很多同学写的都很有意思,希望这个小技巧能帮助你们在卡文时有获得一点点小的帮助。不过还是主打不患寡而患不均,就不点名表扬了。顺便一提,我在上节课举的我自己写过的例子,纯粹是例文,不是范文,这只是说明我真的用过这个练习,但不是说明我写这个练习写得有多好。同理这节课的小练习我也会给个我自己的例子,但同样不是什么必须要达到的标准,老实说这次的例子我自己都觉得写得很烂,不过我实在找不到别的了,也没法现写。
接下来就到了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写到一半卡了怎么办:情节的安排和描写》。
先和大家道个歉,按照开课前定的题目,这一课本来要讲的是“描写、修辞及情节的取舍”。但是我又要打脸了。根据前两课的内容,我觉得这一课还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情节的安排,第二部分,是描写,我应该会着重讲第一部分。因为在上周,我提到了一些对情节“加工”的方法,然后说之后会详细讲,那今天我就会具体说下这方面的内容。至于修辞,我不打算教具体怎么写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之类的,因为我用得也不好,更说不清怎么算好的修辞,怎么算不好的修辞。但是下节课讲怎么修改初稿时,我会涉及一些更基本的文字上的问题。
在正式进入本节课内容时,我先说明一下,这次课程,还有我个人的一些立场。当然这些立场未必对,但是我还是在这里发个免责声明。我在这节课,甚至会在这门课上,只会提出一些对写作形式上的见解和建议,而不会对你们写作的具体内容做任何指导,包括但不限于能写或不能写什么题材,能写或不能写什么思想立意,甚至我不想讨论写作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思想,写作是否应该以传递思想为唯一或者最高的目的,某种立意和题材是否比其他的立意和题材更高级。
我认为,几乎一切题材和立意,都是或多或少早已被写作过的,没必要在这里钻牛角尖,非得标新立异。就像什么爱情至上,什么个人对不合理的社会的反抗,全是被写了几千年几千几万次的题材,但再写它们有意义吗?有。我认为,绝大多数立意或题材,不管它们多么千差万别甚至彼此对立,都可以写得很好,也都可以写得很差。而这个“写得好”和“写得差”的差别,主要不是因为内容,而是因为形式。
说了那么多“我认为”,显得我有点狂妄,那我搬一句名人名言,不是什么俄国形式主义欧美新批评,是马克思的话,出自马克思1859年写给斐迪南·拉萨尔的信。在这封信中,马克思对拉萨尔的剧本提出了个人的看法,然后写了一句很重要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