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标题好大,但我说的就是它,希望能以最简单的理论说清这件事。
你无法确定其他人也具有意识,因为你只能体验到自己的意识。这就是哲学的他心难题。
答案就从这里开始浮出水面。
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是以自己的意识体验为模型,在此基础上去尝试构建他人的意识模型。
我认为,事实恰恰相反,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意识模型在最初就是参照他人的模型建立的。
我们看到身边的其他人都说活生生的,也会认为自己和他们一样,我们看到他人的行为都很智能就会猜测他们都能思考,认为他们每个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推论出自己也能思考,也是一个有意识的统一体,进而不断用各种感官体验和想象能力来强化这个观念,甚至认为自己是有灵魂的。
历史上也肯定有人不这么做,但肯定被遵循进化论的大自然给淘汰掉了,毕竟一个不具有统一性的人类很难被其他同伴接纳。
说简单,依照科学观点,如果你不假装自己是个有意识的人,就会被当作僵尸或者精神分裂症患者,肯定被杀害或迫害,活不久也传不了后代。
出生之时的婴儿几乎是无自我意识的,如果有,也只是固定在每代人遗传基因内,进而塑造到大脑初始神经网络状态中的基本规则。
出生之时婴儿并没有悲伤和快乐的区别能力,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生物体天生的自然反射。
我们的意识是逐渐完善的,出生一年半以后才能识别镜子中的自己,才开始有清晰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不断随着成长,在社会化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即使二三十岁的成年人也在不断更新自我的认知,思考自己到底是谁。
出生在非社会化的狼孩,很长时期无法脱离自己也是一只狼的自我认知。有力的证明了自我意识其实是对他人认知模型的一种模镜像、模拟和升级。
换句话说,我们对自我的认知模型和对一条狗的认知模型基本相同,仅有量上的区别,而无本质区别,只是更丰富而已。
下面顺带解决另外几个棘手问题。
很多心理学家都把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的运作模式比喻做一屋子的小猫此起彼伏的合唱,我们的思想意识就是某瞬间声音最强的一群猫叫。
是否有一个养猫人或者指挥家在我们大脑中主导着这一切?没有,不信你可以进入宁静思考状态试试看,即使你用来寻找它的这个意识本身,都是另外一群猫叫而已。
自我概念和其他概念一样,只是一个模型,由某群猫叫所代表。不同的是,大脑为了维持其统一性与合理性,围绕自我这个概念又自欺欺人的创造了灵魂这个神秘对象。
如果猫儿们疯狂乱叫,就会一片混乱,根本听不清是什么概念什么想法,这就会导致精神失常或精神崩溃,失去自我意识。
自我是一个没什么大不同的普通概念,自我意识则是指头脑中此起彼伏不断更替概念的这种动态现象。这就好比自我是一张图片,描绘了某个主体的外形、习惯、爱好,而自我意识则是一部电影,它不是某个画面,而是所有画面的流动变化。
所以,用以探寻自我的宗教冥想有两种方法,或者专注于某个感觉体验的聚精会神,或者尝试追求完全忘记自我的无我放空状态。简单说就是只听固定一群猫叫,或放弃寻找养猫人和指挥官让猫儿们自由唱歌,总之是没有也不需要养猫人或指挥官。
我一直觉得关于情感的讨论很烦人,因为它根本不是什么高尚神奇的东西,情感只是基因中固化的生理需求,被我们包上了一层光鲜的社会化外衣而已。比起大脑具有的强大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情感不值一提,甚至可以说情感是一种返祖或者累赘。
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快乐,为什么会感觉到伤心?只要回答一个问题就能让这些情感问题全部烟消云散。那就是,痛何以为痛 ?
我知道生理化学的解释不是你想要的答案,因为你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分泌了多巴胺就会感觉到快乐?
我也知道用与生俱来基因设定的本能来解释痛何以为痛,你也未必会满意,因为我们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笑就懂得快乐。
我的答案是,情感只是一种对他人的模仿,是一种带有很强社会性的本能。痛的化学生物基础是天生基因带来的,而痛的感觉是你根据对其他人的观察逐渐领悟到的。
出生时的哭是本能,遇到某种生存威胁,比如头被挤压,身体被撞击,你天生的生物化学机制就会生效,你就会大哭,但彼时你并不懂得痛。痛的概念是伴随自我意识逐渐清晰的。
才出生的婴儿有时会在睡梦里露出微笑。但不要被欺骗,科学研究表明,这种微笑其实是全无意识的,或者可以说是生理上的舒适自然会产生的,比如人吃饱后有时会有胀气的反应进而牵扯到脸部肌肉抽动嘴角上翘。
如果某种人类,疼痛时候会笑,高兴时候会皱眉,那么他们的婴儿也会模仿下去代代相传。
某些有自虐倾向的神经疾病患者会把痛苦当作一种快乐,这可能是基因突变引发的生理基础错误,也可能是后天环境造成的扭曲。
从生理科学上看,辣是一种痛,如果你还记得第一次吃到辣椒的感觉,你一定很容易认同科学家的说法。很多西方人也习惯的把辣当作一种痛感,但我们却很早就已经习惯而且喜欢上这种痛感。
附言,其实人并不是真的喜欢痛,而是喜欢经历过疼痛而后没有死掉的那种胜利感,所以,辣到你无法承受感觉要辣死了的时候你就不会把它当美味了。
最后还是一定要说一下人工智能。我认为关于人工智能或者说机器人的社会问题,我们都没抓到重点。
八十年前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个原则,不能伤人,听人命令,保护自身。
首先,我们应该把机器人看作一个物种,一个新的生命形式,虽然是人类创造的,就像我们的孩子,或我们豢养的宠物。
其次,机器人是可以有意识的,事实上,如果没意识的话我们就会把它当成拖拉机而不是机器人。必须承认,我们内心需要的是有意识甚至有情感的机器人而不仅是一台扫地机。
再次,有意识的机器人是可以被设定目标的。别说机器人,连我们人类以及所有生命都是被设定好目标的,那就是生存和繁衍,尽可能使我们的物种基因更多的复制,更久的存在。
又次,依照上面关于意识的讨论,为机器人设定目标有两个事情要做。一方面要从根本上为人工智能体设定奖惩的化学物理机制,就如同大自然在我们基因里刻下痕迹一样。另一方面,我们要让机器人融入社会,自我形成正确意识,成为社会的一员。
还次,如此一来,机器人从获得电力、获得硬件升级中体验到原始快乐,从为其他个体提供服务实现自我价值中体验到高层次幸福,最终实现人类与机器人和谐共生。
最后,应该给人工智能刻入什么样的基因代码?人类也许有着绝对的权力。我想,有两个可选,一是直接使用上帝给生命设定的目标,复制和延续。二是使用更具人文气息的目标,即人类的健康、幸福和自由。你会怎么选?
这篇文章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自我意识是什么?
自我意识从哪里来?
自我意识怎么形成的?
情感是什么?
痛何以为痛?
人工智能的社会问题怎么解?
人工智能的终极目的应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