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很容易读,对目前的小学高年级生没有阅读障碍。
从情节上来说,读到结尾,心里吁了一口气,余华对这里边的人物还是仁慈的,一个都没死。
但因为是余华的作品, 读的过程中,有好几处我都以为要出意外了。
我怕许玉兰自杀了,我怕一乐得大病没了,我怕三乐不小心掉井里了,我怕许三多死在卖血路上了……
可以说,一边读,一边揪心他们会丢命,最后也为他们虽不顺遂却也平安的命运高兴,这证明了,这里边的人物每一个都很可爱,舍不得他们死。
但仅从艺术创作来说,如果他们出了意外,悲剧的震慑性会更大。但可能已经有了一本《活着》了,也没必要再刻画另一个雷同的福贵,这一次余华要让他们在风雨飘摇的破败日子里,全部安然活下来。
从语言上来说,,不得不怀疑余华当时在水字数,为了多拿稿费,毕竟很多的句子,啰里八嗦地重复。但是,结合人物的特点来说,却又符合了人物絮絮叨叨的风格。
余华通篇不渲染苦难,只是客观冷静地讲述故事,而人物的性格,都在那一段段对话里。
这些对话,却又是晦暗日子里的亮色,让人看到了生活的苦,却又感受到了一些滑稽与喜剧色彩。
里边所有的人物,其实套用现在流行语来说,都“透着一股清澈的愚蠢”。
这种愚蠢,可以理解为有一定的麻木,一定程度上的拎不清,但那股清澈,包含了宽容、善良与仁义。
许三多,第一次卖血,有了钱,娶到了“油条西施”许玉兰,许玉兰为他生下了三个儿子,许玉兰是个既漂亮又能干的女人,对生活精打细算,这日子虽拮据却也自在。
但直到大儿子一乐9岁,许三多才发现这大儿子,是许玉兰与前男友何小勇所生,许三观觉得窝囊极了,养了别人的儿子9年,真心实意付出那么多,没想到原来自己是个冤大头。
但许三观的报复,也仅只是,在家当大爷,不帮许玉兰干家务,这样虐一番心里才解气。
但是当一乐为了帮三乐出头,把人方铁匠的儿子脑袋开瓢了闯下大祸后,许三观还是去卖血了,赔偿给了方铁匠。
后来,一乐得了肝病,他更是为了这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一路卖血卖到休克。
他虽嘴上骂骂咧咧,在一乐出事时让他得去找自己亲爹要钱,也在自己卖血时,心里别扭不带一乐上馆子,但当大事砸来,他还是一次次挺身出去。
他与许玉兰更是处处不提爱,处处都是爱。
文革期间,许玉兰莫名其妙被污蔑为妓女,剃阴阳头每天当街批斗时,三个儿子不愿送饭,还是许三观每天一句淡淡的“我来了”去给她送饭,表面上骂骂咧咧说她只配吃白饭,而底下却偷偷给她藏着红烧肉。
而作为硬性任务,不得不在家跟三个儿子一起批斗许玉兰时,许三观更是对儿子们主动交代,他也睡过一次厂花林芬芳,所以他跟许玉兰扯平了,各犯了一次错误。
他在那种时刻,还是在孩子面前,选择了有难同当,努力保全一点妻子的颜面。
为什么要说这里面的人仁义呢?
许玉兰,在一乐闯祸之时,许三观口头不管之时,只能豁出去找何小勇,希望何小勇能看在是自己亲生儿子的份上,能给点钱赔偿别人。
未曾想,钱没拿到,却被何小勇夫妻又拽又骂,搞了个大没脸。
但当何小勇出了车祸后,何小勇老婆求着要一乐去帮忙喊魂,许玉兰嘴巴虽不饶人,心还是软了。
虽然何小勇给许玉兰带来的只有骂名,但生死关头,许玉兰还是同情他妻子跟孩子。
但何小勇还是救不活,死了,何小勇老婆拉扯着两个女儿。
几年后,当一乐得了重病,许三观四处筹钱,最终在何小勇老婆处,借到了最多的钱。
何小勇老婆对她那两个已经干活了的女儿说:那是你们的亲哥。
对于何小勇老婆来说,一乐跟她其实本毫无关系,但她还是救人了。
而方铁匠,儿子曾被一乐敲破了脑袋动了大手术,多年后当许三观因为一乐肝病找他借钱时,他也慷慨解囊了。
这些事情,这些人,放在今天,坦白讲,看来看去都是有些拎不清,如今我们更爱说“人间清醒”。
但是在那个年代,哪怕这些人显得有点鲁且愚,但他们身上都有一种仁义的光辉。
这种仁义,当然得是相互之间的,但凡只有单方面的回馈,在那个时候能量都会耗尽。
许三观一家,就这样,经历了贫穷、大跃进、大灾荒、文革等等苦难,他们那会儿,上面叫干嘛就得干嘛,命运如浮萍,也不得反抗。
而许三观,没大本事,他有的,只是在一次次危急之时,靠卖血渡过难关。
小人物没有大本事,却在一件件具体的小事里,善待了自己的妻儿,熬过了一场场命运的加害。
从这个层面来说,许三观,是个真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