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服记》是太宰治前期典型的代表作之一,文笔细腻,文风淡雅,对环境和人物的刻画亦虚亦实,整篇文章充斥着太宰治的孤独意识和对纯洁世界的深深向往之情。
文章以朴素的自然描写开头。一个在地图上都没有标记的小山,景色宜人,但是人烟稀少,一年四季也只有红叶似火的季节,才会有一些来观光的人。这里显然是一片世外桃源,蓝天白云,青草瀑布,而13岁的思娃就和她的父亲生活在这里,她和父亲相依为命,没有见过山外的世界。
文章写完景色。描写了一个采药的男孩子落水死亡的时间。而这一切恰好被思娃看的清清楚楚,也对她后来的自杀起了暗示性作用。
故事是以思娃的成长历程为线索而进行展开描写的。从前,思娃的世界里只有父亲和这个荒村。她从来不会看着窗外的景色想东想西 可是现在的思娃13岁了,她学会了思考。看着瀑布,蓝天,看着行人,她也会思考自然和生命。故事的高潮就在思娃成长的时候开始,思娃问父亲为什么活着,父亲回答不知道。她觉得这样还不如去死,父亲想揍她,最后忍住了。因为他知道思娃长大了。
冬天到了,吃完父亲去山下卖炭,把她自己留在山上。父亲总是喝醉了才会回来,偶尔给思娃带一些小礼物。
终于,在一天晚上,思娃独自吃过晚饭后睡觉。但她总觉得有人偷窥。她以为是妖精,就赶紧装睡。在梦里,她感到身体很痛,并且闻到了一股酒味儿。她大叫了一声笨蛋,便冲出了家门,暴风雪染白了她的衣服和头发,她向瀑布走去,大喊了一声爸爸便跳了下去。她想自己变成了大蛇,再也不用回到小屋,但实际上她变成了一只小鲤鱼,在湖底游着。
故事结束了,从思娃的死结束了。作者在后面的部分想象了思娃死后的事情,代表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可是谁都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死了之后便是尸体任水流走。
从结构上来看,以自然景物开始描写,花费笔墨描写了一个采药人落水故事,和中间写了和这个故事看似无关的蛇的故事都在最后相呼应,成为整体。思娃是一个生活在荒村的女孩子,她没有见过更广阔的世界,也不明白活着的意义。可是她亲眼目睹了别人的死亡以后,她就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除了生也许死是一个更加神秘的事情。作者在描写思娃父亲的时候,只是简单地描写了他的职业和喝酒的爱好。可是在中先却花了大量笔墨去写父亲讲的故事。父亲告诉思娃。有两兄弟相依为命,但是弟弟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而独自吃掉了珍贵的鱼,所以弟弟变成了大蛇,而且结尾处太宰治也幻想思娃死后变成一条大蛇生活在了湖底。
总体来说,在人物刻画上花费的笔墨很少,但是故事情节却很震撼人心。
文章写思娃自杀之前的细节。虽然作者描写得十分隐晦,但是从一些细节之处可以看出来,这个父亲在酒后对女儿做出了不齿的事情。思娃死的时候,她装睡的时候感觉到了身体很痛,并且闻到了一股酒气。让我感觉到这个父亲对女儿一定做出了十分恐怖的事情。并且极思恐惧的是,当时思娃问他父亲,为什么活着的时候,他父亲看着长大的思娃,他沉默了。所以不禁让人怀疑她他很多次对私娃做了不齿的事情。但是他明白思娃长大了,她学会了思考,也明白了悲惨的,屈辱的活着不如死去。
想起了莫泊桑的一篇小说。那个男人一直都活在虚无之中。但他自己从来都不知道真相,在他知道真相以后,他便选择了在公园自杀,而且他不知道真相的时候,即使过的虚无孤独,而他也依然坚持活着,因为他的世界太小,没有光明透过来。而对于思娃来说不知道真相可能会让她活着,这里有蓝天白云,晴空万里,有和她相依为命的父亲。如果没有目睹死亡,她就不会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如果她不曾接触来往的客人,也就不会思考生命的意义,那样她就不会明白父亲对他所做的事情是不好的,就不会选择死亡。可是这样不知为何而活着的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就算什么都不知道,可终究会有知道的那一天,该怎样去迎接那一天呢?有时候不知道真相是一种幸福,而死亡则是一种解脱。在作家的世界里,屈辱的虚无的活着,都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活着,所以他们都选择让笔下的人物死去,这也代表了作家对于活着的看法。人不能像畜生一样活着,没有理想,没有光明,没有希望,行尸走肉一般,没有灵魂。
对于太宰治来说。战后的日本被毁得千疮百孔。而他在本文中的描写就是他理想的世外桃源。这里环境优美,人烟稀少,是一个美得不像话的地方。可是在这美好的地方,也依然会有死亡和肮脏丑陋的事情发生。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内心泛起各种波澜。而文中的丝娃则代表了太宰治,一个内心纯洁不谙世事的少年,却在突然间明白了世间的丑恶,于是带着不舍,选择了永远的离开。
对于太宰治来说,他留恋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仍然是有爱的,就像在思娃决定跳水之前大喊了一声爸爸一样。即使知道不齿,但她依然留恋。但这份留恋也阻挡不了她对这世界的无奈和抗争,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
太宰治理想中的那个世界没有战争,没有丑陋的人性,是一片净土,未被污染过的。但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丑陋和肮脏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如同叔本华说过不要试图去改变人的劣根性,因为你永远改变不了。太宰治知道自己的理想世界永远不会到来,所以他用笔为自己构建了一个理想世界,但是在他笔下的世界,他自己却又亲手搭建了一个悲剧,因为在世俗世界里,战争的爆发,社会的阴暗,人性的扭曲,压垮了太宰治对于理想世界的最后向往。他矛盾着,他想为自己创造一个理想世界。突然发现他不可能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知道真相一样虚无屈辱的活着。追求死亡是太宰治的决心,他忍受不了这个污浊的世界,扭曲的人心,他更不能忍受自己毫无灵魂的活着,只有死去才能解脱,才能让这屈辱的生活更有意义。
对于生命,生命到底是什么?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很显然。太宰治理想中的活着并不是生存,对于生命的定义,许多人有不同的定义。我在看太宰治的书的时候,也看了《活着》和《追寻生命的意义》对于活着的态度。不同作家在他的作品体现出来的态度是不同的。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里,作者历经苦难,甚至经历比太宰治还要惨得多,仔细一对比。太宰治活的其实很幸福,他是一个富二代,有妻子情人朋友对他都很好。然而,《追寻生命意义》的作者历经了大屠杀上清和一系列非人的遭遇之后,他选择顽强的活下来,并完成了这本书。相比太宰治他并没有经历这些。但他却一心求死,苦难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但是有的时候生命给一个人机会的时候,有的人不想要,而生命不给一个人机会的时候,那个人却拼命的想要活着,生命真的很奇怪,而读过其他作品之后,却发现太宰治真的很矫情,看他的书真的很崩溃。
一瞬间,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是看透了人性,因为太可怕了,该怎样在看透了人性和厌倦了社会之后,还能勇敢的活着呢?还是选择死去还是去追寻理想世界呢?太宰治是个既敏感又脆弱的男人,受不了人性的污浊,不愿意同流合污,所以他选择死亡,有的时候很佩服他有勇气直面死亡,他是一个真正的勇士。
质本洁来还洁去。这篇小说的结构,以一个少年从对世事的无知到独立思考道选择死亡是太宰治的新路历程。小说主人公的死亡结果是太宰治对于世界的对抗,对于世俗,对于人心的厌恶。整个小说都表达了太宰治对于理想世界不得的无奈,对于纯洁世界的向往。读完之后心情略微有些沉重,对于人性,世界有了一些更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