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南京游记
计划没有变化快,昨天晚上本来准备今天"的的"或"地铁"出行的,但是后来又仔细研究了一下地图,发现我们要去的大学距离相距并不很远。于是,便还是决定驾车前往。
今早,去吃早饭的时候,本来准备要续住一天。结果,被告知无法续住,要另找酒店,这就让我们不得不驾车出门了。
虽然计划没有变化快,但还是要计划才行。昨天参观了南京大学,今天要参观另七所大学,计划用时8个小时。
我们首站选择了中国药科大学,驾车10分钟便到了。再一次在车上出现了计划没有变化快的情形。老婆同志在导航过程中发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离我们很近。似乎可以参观一下,让孩子接受一下爱国主义教育,我觉得可以改变计划。我们决定参观完药科大学就去。
中国药科大学,校园不大,是老校区,现在已改为博士生院了。校区内因为放假,少见行人。我们在大门前和图书馆前留了一张影,便上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记载着中国近代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往事。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在之前的简书日更中阐明过观点,在这里,我不想详述。重要的是儿子来到了这里,在丰富的影像、文字和实物资料面前,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虽然他还未必真正懂得,但也还是多少懂得了一些。纪念馆有两个部分,我们只看了其中一个部分,另一个部分,我不知道其中的内容,但却发现在早上九点左右便排起了绵延长达了一公里的队伍。因为时间紧迫,我们只好放弃参观。但是,我在远处给和平女神像拍了一张照片。
接着,我们导航去了河海大学。这河海大学,从字面上并不好了解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查了百度之后,才明白,这是我国的一所水利学方面的高等学府。
水利,对国家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中知晓一二。另外,黄河这条母亲河,历史上几易几道,给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中华民族造成的祸害,着实不小。这样一所高等学府的存在是极有意义的。
河海大学校区应该比南京大学还略小一些,比药科大学博士生院又大一些。她大致是个"十"字型,由一条纵的主干道和横的主干道构成,主干道两边,是高大的法国梧桐。
旅游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今天我们驾车在市区跑来跑去一、二百公里,步行将近两万步,回到酒店又要日更。说实话,脑子有点不好使。
第四个点,南京师范大学。校内还有个金陵女子大学的旧址。南京师范大学的特别之处在于她的建筑,几乎全是仿古的,感觉进入到了古代的学宫。这样的建筑,有多么久远,不得而知。我心想,孔子先生在什么地方呢?
果不其然,在后山的一座死水的潭后,一棵高大的雪松前,竖立着孔老夫子的铜像。他正彬彬有礼,微笑着视着前方。
整所大学的地势,是由低到高,渐次上升的。
第五处,东南大学。在进入之前以为走错了,因为学校的外墙被围着在修葺,还以为是在修地铁。
东南大学令我眼前豁然开朗且耳目一新。法国梧桐站立两旁,主干道比之之前的大学几乎宽了一倍。而且在纵横两个主干道的丁字汇合处,一座高楼竖立,高楼前,我看到了喷泉和清澈的池水。这水的生气和喷薄,前面几所大学是没有的。
东南大学给人的阔的感觉,与之前的大学的紧凑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来此参观的人,来此摄影的人,在喷水池前留影的人,还真不少。
儿子在这飚自行车,像风一般的少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六个参观对象,距离稍远,车程半小时。到达学校门口后,汽车和自行车均不让进,只能停在外边,人可以步行进去。因为是新校区,着实大,人少。
在图书馆和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间的一段长长的廊桥,竟然是跨过高速公路建的。那我认为的"标志性建筑"像一艘正待飞天的火箭,仿佛傲气十足。
匆匆一瞥,时间已是下午16:00了,已经到了早上预定计划的8个小时的参观游览时间。还有两处未曾访之,迅即飞车急驰向下一个目的地-南京理工大学。
这三天,每天写那么多文字,着实有些累,伤了不少脑筋。
不过,南京理工大学真是让我兴奋不已。
这种兴奋不已是不由自主地,当我看见在校园里竟然生长着一大片(面积恐怕有1-2万平方米,介绍上说10余亩,我认为不止,朋友们可以看图片目测一下)高达二、三十米的水杉。我开车绕着这片林子转了一大圈,心中不住地赞叹,真美、真美、真是美……,诗兴来了,打油一首:
赞南京理工
群杉直耸入云天,
径引迷醉芳草间。
又见细泉喷珠玉,
南京理工境胜仙。
我停好了车,步入这林中,睹着芳草,印着小径,心情自然舒畅,林中还有两处似喷珠玉的泉。
在驾车转的过程中,还发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
如果从字面上去想象南京理工大学,并且想当然的作幅画出来,是绝不会想到一个理工大学会有如此的美的一面的。
真是不虚此行。如果还在中学就读的朋友们读到了我的文字,我会真诚的向您们推荐南京理工大学。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真是一种享受。也真心希望南京理工大学的学子,能似这云杉一般参天,似这二月兰一般芬芳。
一天的行程即将结束,不免有些疲累的感觉。因此,最后一站,南京农业大学,我们只是坐在一大片篮球场旁,看着健硕的人们在球场上生龙活虎地你争我夺,投抢跑跳。仿佛依稀回到了自己当年在场上飞奔的身影。
儿子在球场边看得也挺着迷。晚上回来写作文,主要内容便是在场边入迷地看大哥哥们打篮球。当然,南京大屠杀给他的印象更深刻。
我是80后,算是新中国的第二代,我的孩子算是第三代。我们要怎样接过先辈的接力棒,在我们这个时代飞奔,并顺利地将棒交下去呢?这是我常想的,也是努力去实践的。
勿忘国耻,乃是为了知耻而后勇,乃是为了永不骄傲自满,自负自大。
总想将文字压缩一些,可却不仅不少,反而更多。不能再啰嗦了!
图片并未按顺序,只是胡乱地上传,如果让朋友们糊塗了,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