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合昏:即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后人称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译】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 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 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 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 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 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 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 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 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 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 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 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 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析】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季,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乾元元年(758年)六月,杜甫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七月,他毅然弃官,拖家带口,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橡栗,自给度日,《佳人》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季。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开头两句点题,上句写其貌之美,下句写其品之高。又以幽居的环境,衬出佳人的孤寂,点出佳人命运之悲,处境之苦。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从此处以下转为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官高”呼应上文的“良家子”,强调绝代佳人出自贵人之家。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这四句托物兴感,刻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转烛”,以风中的烛光,飘摇不定,比喻世事转变、光景流逝的迅速。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写负心人的无义绝情,被抛弃的人伤心痛苦。在佳人倾诉个人不幸、慨叹世情冷漠的言辞中,充溢着悲愤不平的情绪。一“新”一“旧”、一“笑”一“哭”,强烈对照,被遗弃女子声泪俱下的痛苦之状,如在目前。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这几句似悲似诉,佳人自言自誓,有矜持慷慨、修洁端丽之意。同时,可见佳人居家环境的简陋清幽,生活的清贫困窘。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末尾几句以写景作结,刻画出佳人的孤高和绝世而立,画外有意,象外有情。在体态美中,透露着意态美。这种美,不只是一种女性美,也是古代士大夫追求的一种理想美。诗句暗示读者,这位时乖命蹇的女子,就像那经寒不凋的翠柏、挺拔劲节的绿竹,有着高洁的情操。
《佳人》既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寄托。诗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既让人同情,又令人敬佩。诗人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时用“比兴”的手法赞美了她高洁的品格。诗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第二段,佳人倾诉被丈夫抛弃的大不幸。第三段,赞美佳人虽遭不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操。
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感人肺腑,能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又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惹人遐思。“在山泉水清,出山 泉水浊”深寓生活哲理。
【评】
如此佳人纯属偶遇,而老杜的人生却是真真切切的,怎一个悲字了得。
想当时,从少年意气的江湖浪子阿杜到老杜,始终对大唐朝廷,可谓是忠心耿耿,却最后落得个弃官漂泊、负薪自给的窘境。即便忧国忧民,又能如何?
胸中仿佛堵了一块石头的老杜,偶遇这位洁身自持的弃妇,不禁老泪纵横,同是天涯沦落人,心有戚戚焉。
时代如此!人心如此!
佳人如何?才子如何?
弃妇如何?罢官如何?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所幸,甚好!
所幸,甚好!
所幸,甚好!
老杜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
诗中平实道来,少见怨气,却见气节。逼格之高,不愧为“弃妇”题材的上佳之作。
【释】
我本是良家子
我本有娘家兄
我也曾美姣娘
我也有丑郎君
却不料关中乱
娘家从此败
兄长曝尸街
郎君换新妇
由来只有新人笑
有谁听到旧人哭
怎么办
能怎么办呢
就是为我娘家的姓
我也不会让他人看不起
先生见笑了
你觉得我这样守着有意义吗
老杜不发一言,深深一拜
心若不败,空谷生色
你做得比我好啊!
【理】
山泉水清,出山泉浊。
倚竹采柏,佳人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