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是一部好电影,是一部让人掉眼泪的电影。这种类型的电影是不是一部好电影,在我看来要看电影的能不能反应社会的真实,情节的设计有没有张力,画面感真不真实,这一些真实的加起来组成一个有生命的东西,不断刺激着看官的神经,让观众不得不去反思这个社会的合理性、法制的合理性和人性的阴暗面。而这部电影无疑是陈可辛导演的一部佳作,给我的感觉就是这里面的故事就发生在我身边,甚至还可能参与了某些故事情节,观影中不自主的就会走进这些情节中,去寻找自己的定位。
故事中充满了人性的自私、物质欲望和亲情、爱心的对抗,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的体会。这些对抗不得不让人反思,其中的一些小情节在社会上都不是个例,比如为了钱,有些人不惜欺骗一个千里寻儿的父亲,逼得他不得不跳河。这样一种畸形的社会形态,物质欲望强烈的遮盖了人性中的善良一面。不过其中也不乏一些善举,房东不收寻儿父亲的房租,并且还对其举动表示支持。这一本该表现出来对父爱、母爱的赞同的举动,经过对比,这一举动也引起了共鸣,让我缓了一口气,世上善良的人还是多数,让人对世间的关爱重拾了信心。
也有法制与道德或者人性本能(母爱)的冲突。影中多次出现法庭、派出所、计划生育的相关制度不合情理的情节,派出所的民警在立案的时候,必须要求人口失踪24小时以后;办理准生证的时候,必须要有原来出生小孩的死亡证明,还有为了法庭或者政府的面子就不让李红琴来领养小女孩。这一点不管能不能成立抛开不说,为了顾及执政者的面子为理由就不成立,丧失了法律的公平公正性。以上这些冲突中,都是道德败在了法制之下,对于这个社会来讲,这也是有些悲哀的。道德和法制是维系社会秩序的,根本还是道德层面来规范人的行为的,法律基本惩处那些触犯了道德层面的规矩而依然我行我素的行为,作为对道德约束的补充,而现在很多法制条款已经不符合新时期的道德要求了,现实生活中绝对不止以上三例。
同时影片中也展现了父爱、母爱的一种自私,有一种将自己的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物品的一种感觉。比如最终田文军也没有让李红琴跟田鹏相处一下,就像自己占有的物品不让别人碰一下一样,人是有情的,多一个人关心孩子的成长不好吗?并且作为孩子的父亲,田文军也没有体会到孩子的感受,毕竟李红琴还是非常爱孩子的,也没有要伤害孩子或者独占的意思。小田鹏也是非常爱李红琴这个妈妈,小孩子的感情就是这么纯真,没有丝毫的隐藏。
整个影片对人物刻画方面做得很到位,农民工、李红琴的农村大姐形象、田文军和鲁晓娟的城市小市民形象、高夏浪子回头的小职员形象都很饱满,有人性中大方面的善良,夹杂的是小的方面的自私,这样顿时让一个人物有意思起来,人物的行为也有了更多的变数,故事最后李红琴怀孕的事实就是典型的例子。
个人能力有限,以上观点若有纰漏,请各位直接指出,不甚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