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少年天子》读后感
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结尾。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从吴三桂在山海关投降到多尔衮率军入关,从康雍乾盛世到慈禧太后和清朝末期被世界列强的侵略,这个延续二百多年的大一统王朝历来很受史学家和文学家的青睐,多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常常出现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里,以至于不论和哪一个人谈到哪一位皇帝哪一段历史,今人都没有什么陌生之感。
《少年天子》是凌力所著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小说的背景是明清易代之际,主人公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顺治。没有穿越,宫斗的笔墨也是寥寥,作者把真实的历史和一点想象的色彩糅合在一起,在读者心中建立起一座巍峨的紫禁城。
爱新觉罗福临,六岁登基,二十四岁死于天花。他幼年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却只让顺治的年号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存在了十八年。书中福临初次登场时刚满十六岁,身着黄衣从容而立,兼具少年和天子的双重属性,“青春的步态被帝王的威仪压制着不能舒展,仿佛一道及交流被输在狭窄迂折、布满巨石的河床中”。天子的名号成就了他辉煌的地位,也束缚着少年人的身体和思想。少年的一腔热血使天子少了几分成熟老辣,却也让朝堂之上多了青春的声音和力量。顺治短短的政治生涯,可谓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他的身上永远有着少年人的影子:好奇,好胜,还好动。他在冲动之下便失去衡量利弊的能力:以弟弟的自杀为代价使乌云珠进了宫;要以不孝为名要废皇后,又因佟妃几句抱怨而要取其首级。他也会有不应属于一个帝王的胆怯:郑成功攻陷了镇江后,他慌乱之中跪在庄太后面前,要退出山海关回老家。少年的天性如同火焰,燃烧起来就会让他忘记三思而后行,忘记身登九五之尊的身份。
可是我们也可以看得到他身上那不属于少年人的睿智和胸怀。作为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改朝换代使得庙堂和江湖之上都处处是矛盾:满族亲贵自认是开国元老,瞧不起“南蛮子”;许多汉官念及旧朝,一心想要“留发复衣冠”。在这种矛盾之中,议政王制度是废还是留,顺天科举案的惩罚是轻还是重,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满汉关系,直接影响了天下太平。而福临表现出了一个少年人令人惊异的仁厚宽宏:他精通汉文,习读汉书,仔细探究元明的失国原因,甚至遗诏中都出现了“满汉一体”的字眼,他夹在满汉中间,时常感到委屈,却想方设法让二者共同为国效力。他推行仁政,爱护百姓。在基督教和佛教上,他也表现出了海纳百川的宽容。顺治时期的政治决不能算得上是风调雨顺,但正是他海一般的胸怀,稳固了易代之际的大清江山。
顺治的政治生涯受两个女人的影响很大,其一是他的母亲庄太后。这个女子的人生可谓是传奇,培养、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皇帝。两位皇帝均是幼年登基,做出的决策往往带有少年人的天真,她必须同时顾念亲情和皇室的利害同是聪慧的女子,孝庄太后并没有像慈禧那样表现出极大的控制欲和政治野心,而仅仅是在福临做出错误决定时给出正确的引导,是福临慌乱无措时的定心丸。
另一个女人便是董鄂妃乌云珠。她有一位满族的将军父亲,一个江南才女母亲,有位钱塘老名士师父,有了聪慧的天赋、出众的智能和过人的才华,能够骑马奔驰也确实腹有诗书,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甚至有勇气掌控自己的命运。她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违心地嫁给了博穆博果尔,却坚持守护和皇帝的爱情。她深明大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心中装的始终是江山社稷。顺治和董鄂妃的爱情可以说是感人肺腑的,他们经历了很多磨难才走到一起,董鄂妃必须要面对后宫妃子的嫉妒,顺治必须要考虑满洲亲族对这位“南蛮子”的不满。可是他们心里都明白对方在自己心里是无可替代的人生伴侣,董鄂妃更是做出了极大的隐忍,一心辅佐顺治成为一代明君,于是才有了这样美丽动人的故事。
书里还有许多其他人物,带来不一样的色彩。比如传教士汤若望,让我们看到一位睿智的基督教徒;软弱无能的皇后,其实嫁进皇室也是她一生的悲剧;戏子柳同春,他的故事是那个时代的无奈;还有那个一心想要反清复明的朱家后代,让我们看到并非汉族最尊贵,当顺治努力钻研汉文化想要造福百姓时,打着还我河山旗号的明朝旧人只做了些害人害己的荒唐事。
书中,董鄂妃说“一朝之盛,非一代之功;一朝之衰,非一代之过。”尽管福临死得太仓促,死后给孝庄太后和玄烨留下了一副重担,但不可否认,顺治在这人心不定的时代做出的许多决策给后代做了很好的铺垫,没有他,就没有那可以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媲美的康雍乾盛世。
公元1661年,福临在董鄂妃离去3个月后染天花而驾崩。一位少年天子的统治生涯就此拉上了帷幕,短暂的慌乱过后,新的盛世将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