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一写作业就抽筋拔骨的,咋回事呢?"
“你说,我家孩子咋总学不会呢!给报了很多补课班,都不见效。”
“孩子一写作业不是喝水就是上厕所的,总有事!”
……
最近,总是被问到这样的问题,面对孩子的种种状况,作为家长一定是担心、着急、生气、烦躁和不安的。很多家长都希望一下子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孩儿妈,我也曾受到类似问题的困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方法不是药片,吃下去就一定生效。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家庭也都是不同的,最好的方法一定是最了解孩子的父母给出的最适合孩子的方法。要想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方法,我们就要看一看,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呢?孩子的这种行为背后,又隐藏了什么呢?
从生命孕育的那天开始,每一个孩子就好奇的开始学习的探索。也许我们还都记得孩子呀呀学步的样子,那企鹅般摇摇摆摆的小身体,伴着我们不断的陪伴和鼓励,孩子独立迈出了第一步!也许这一步迈得很顺利,也许迈得很艰难,但不管怎样,这其中都充满了我们的鼓励和时时的陪伴!随着孩子的长大,上幼儿园、上小学、初中,孩子人生中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学步”的经历,与第一次不同的是,他们的身边不再充满温暖、幸福、勇敢的鼓励和陪伴,取而代之的是要求、规则、成绩和比较。当听不懂时,没有人给予充分的解释,当学不会时不再有亲吻和拥抱,当做不好时不再有温柔和陪伴……孩子们被“赶场子“似的送往学校、课后班、补习班、兴趣班、提升班等一个又一个上不完的“班”,回到家里多面临着“应该”、“指责”、“必须”等条条框框。那种听不懂的无助没人理会、学不会的受挫没人知道、做不好的难过无处诉说。这样的体验是不愉快的,是不想要的!于是,孩子们用哭、闹、吵、发脾气、拒绝等行为来向我们抗议,希望得到我们的帮助。不幸的是,我们并不懂孩子的语言!我们批评着孩子的行为,带着我们自己的规则和观点,连带着批评、嘲讽、挖苦着孩子的学习。孩子们在这样的打压下,失望、沮丧,甚至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也失去了对父母的信心。
就这样,孩子硬着头皮去学习,那种不愉快的体验很快打败学习的信心,于是,又有各种各样的状况呈现出来——拖沓、爱玩、好动、不认真、拒绝甚至逃避、忘记。很快,“笨”、“不懂事”、“完蛋”等标签和评价接踵而来,孩子再一次体验着那种失望、受挫、无助、不被爱的感受。孩子再一次的求助。只是,求助的对象,已不再是我们,而是同学、朋友、电视和游戏……因为,在这里他们体验到的是认同、支持、理解,哪怕这些都没有,至少在虚无的世界里,孩子们听不到我们的贬损和责骂,没有标准和比较,可以哈哈一笑,也可以生气发泄,可以无忧无虑的做自己!
看到这里,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是否感觉答案就在上面呢。是的,答案就是陪伴!在每一个起步时,都耐心的陪伴!就想是前面提到的学步的娃娃,当学会走路之后,他不再需要我们时时刻刻陪在身边,他可以迈开步子去他想去的地方探索,只是在刚刚走路的那个阶段,需要我们的陪伴和鼓励。那么,在孩子每一个起步阶段,我们是否意识到、准备好并做好对孩子的陪伴呢?是否在他退缩的时候鼓励他,迷茫的时候启发他,烦躁的时候安慰他,委屈的时候接纳他……
好的陪伴,是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理解、支持、力量的!
好的陪伴,是可以示弱,让孩子体会到成长的!
好的陪伴,是有童真、有启发、有乐趣的!
陪伴,教会孩子平静、坚定、努力、向上;陪伴,教会孩子观察、思考、探索和坚持;陪伴,给孩子注入成长的力量!因此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那不是任何教育机构可以做到的,不是手机、电脑、电视可以实现的,不是技术和方法可以解决的,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当孩子累时,停下来歇一歇;当孩子怕时,有坚定的鼓励;当孩子烦时,有安静的地方;当孩子想倾诉时,有忠实的听众……
就这样陪着孩子!
不去做前面的探路者和领路人,不去做后面的鞭笞者和监督人,只是和孩子肩并肩,在他需要的时候手拉手,以他的速度,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