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待人处事落落大方,对自身充满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的精神层面积极向上的一种生活态度,自信的人往往对于生活充满了乐观的看法。一个自信的人,他会由内而外的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
自信心是个体对于自身能力的信任,相信自己能够完成某件事或是达到自己设定的某个目标,也可以说,自信心是一种用来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和自我认可的意识状态。
因此,自信心的差异能对个体的学习、生活或是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心理逐渐外化到行为方面的影响。
自信能够让孩子正确地看待和认识自己,也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保持一种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但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慢慢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需要从小抓起,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1、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父母总是希望可以给孩子最好的,不要让孩子吃苦,所以总是帮着孩子包办一切,像是收拾书包、整理房间和衣服、洗澡、洗衣服等,统统都不让孩子动手去做、去体验。
这样子看似替孩子省掉了很多"苦累",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动手和体验的机会,慢慢地孩子就会依赖父母,没有责任意识,丧失动手能力和担当意识,自理能力不足。
2、鼓励孩子
当孩子把某件事情顺利完成的时候,父母要及时表扬孩子,对孩子多说一些鼓励支持的话。
这样子孩子认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自己也得到了肯定,那么孩子对自己就更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做得更好。
3、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父母不要总是担心孩子受挫、受伤,要相信孩子自己能够应对这些问题,并且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信任他们。
并给予他们鼓励与支持,父母懂得放手让孩子去尝试才是最好的教育。
4、承担责任
父母不要总是担心孩子受挫、受伤,要相信孩子自己能够应对这些问题,而且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信任他们,给他们鼓励和支持,他们就更愿意去尝试,所以父母要懂得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5、当众批评孩子
当众批评孩子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比如“你怎么这么没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之类的话,会让孩子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这么差劲,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敢主动尝试,自信心下降。
6、抹杀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才有动力积极地去探索,孩子才有积极主动性。
如果忽视孩子的兴趣强迫他们去做不喜欢的事情,那么孩子就会感觉自己被压迫,没有一点尊重,这样反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自信心是内在的精神力量,可以让孩子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让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和成败,即使生活中遇到再多的困难也不会轻易地放弃,是孩子生活的精神支撑和保障。
自信心虽然也有先天的影响因素,但是后天的教育培养才更加重要,所以父母们切勿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今日互动话题:你平时是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