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种被动状态,不是通过主动、努力可以达到的,是你自己内心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感,如果你内心有,别人能感受到,如果你内心没有,别人感受到的只有匮乏。哪怕妈妈嘴上说“孩子,我爱你”,孩子感受到的是妈妈的虚情假意,爸爸说“爸爸相信你”,孩子感受到仍是爸爸的担心。孩子刚出生时,我们无论怎么看,都感觉到美好,觉得可爱,那时就有爱,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这种美好慢慢消失了。原因是爸爸妈妈的爱出问题了,在中国应试教育体制下,家长的眼睛盯在了孩子的分数上,而看不见孩子这个人了。孩子什么时候出问题,一定是从他开始不快乐开始的,孩子不快乐一定是从爸爸妈妈不快乐开始的。
杨老师举例老领导的外孙女的例子,给我很深的启发。内心有爱,就会被美好的东西所吸引,小姑娘唱歌跳舞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以至于杨老师忘记了其他的事情,只是专心地看她的表演,而这种爱的状态被小姑娘感受到了,她感觉到杨老师是爱她的,所以才会有要嫁给杨老师的想法。这让我想起了高端课上董老师讲的第六道门——“春风不度玉门关”,爱是人生最大的问题,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周围的人都会感觉到你的爱,那么人际关系将会非常的和谐。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从爱出发,不再恐惧和担忧,心中的那份美好就能涌现出来,当我们真正成为了爱,孩子自然能够感受到,当孩子感受到爸妈的爱了,他的生命才具有了意义。
家庭教育中我们常犯的错误有二种。
第一种情况是在孩子的生命早期,我们忙于学习,忙于事业,没有精力照顾孩子,把孩子托付给老人照料,孩子跟妈妈之间没有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每当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时,总是先检索环境是否安全,当他的注意力集中在A点(是否安全)上时,他就无法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B点(学习)上,所以造成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没法专注地学习,甚至无法继续留在学校里学习。孩子到青春期后,自我意识第二次觉醒,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亲子关系不好的孩子就会出现“叛逆”。亲子关系好一点的孩子,虽然理智上认为应该跟爸爸妈妈亲近,但因为缺乏情感上的连接,会感觉到生命没有意义,也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当这种无意义感累积到青春期的时候,生命无法承受如此重担,便爆发了出来。
第二种情况是父母凡事都要管控孩子,事无巨细地安排好孩子的生活,精心设计了孩子的未来,剥夺了孩子成长的体验,造成孩子的心智发育缓慢,自然人跟不上社会人的发展需要,以至于无法适应学校、社会的生活。杨老师通过案例,清晰地展示了一个被家长一路精心设计的孩子的成长结果,告诉我们,孩子接收到的知识应该与他的年龄适应,孩子应该按照人性成长的规律发展,三年级的孩子学宗教、哲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件灾难性的事情
杨老师通过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与董老师亲子关系模型图的对比,揭示了家庭教育的规律。
种树的关键是人要站对位置,育人的关键是调正亲子关系,种树是顺木之天,育人是顺应人成长的天性。种树的五项基本原则:1、其本欲舒,2、其培欲平,3、其土欲故,4、其筑欲密,5、勿动勿虑。
与种树对应的育人的五项基本原则:1、塑造好孩子生命之根,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责任心、同情心、良好习惯,2、正确使用八大工具,爱、表扬、鼓励、确认、理解、陪伴、制定规则、批评,对孩子进行精神供养和陪伴。3、原生家庭的影响会对父母教育子女产生深远的影响,不好的原生家庭成长起来的父母肯定会沿用那些错误的方式来教育子女,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觉察,及时学习成长自己,改变原生家庭对自己造成的伤害,然后使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来教育自己的孩子。4、夫妻关系,各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父母关系等都对教育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家庭中的各种关系都需要提前梳理好。想要孩子健康成长,亲子关系是基础,亲子关系的基础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的基础是人与自己的关系。5、只要把孩子的六大精神软件塑造好了,就不要随便教育孩子,不要管控孩子,让孩子按照人生长的天性发展,每个孩子都是来自宇宙的灵魂,每个孩子都具有神性的,天性都是积极向上的。
真正的家庭教育,是一种被动的美好的情感状态,爸妈心中有爱,孩子能感觉到爸爸妈妈是爱他的,孩子感觉到了生命的意义。孩子心中有安全感,就具备了成长的动力和能力,他便会顺应人性成长的规律,努力地向上攀登。父母信任孩子,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妨碍孩子的生长,孩子最终呈现出来的必将是他精彩的人生。教育孩子本来是一件非常轻松快乐的事情,当我们不快乐了,特别努力地去教育孩子的时候,就是出问题了,孩子出问题,不是我们没做什么,而是我们做了太多不该做的事情,违背了教育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