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心理学感兴趣,是想学两个技能:读心术和心灵操控术。比如一眼就看穿女朋友到底为什么生气。比如可以让男朋友对自己死心塌地。可惜心理学拜的是弗洛依德不是梅林,这两项技能苏联人研究多年也没搞出来,只在红警里尤里大师身上实现过。不过,有一项认知偏差,如果用好了,能有尤里1%功力,那就是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可能是最常被讨论的一种认知偏差,就是在你不知不觉中,思维像被拴在某处一样难以摆脱。
我们的思维有多容易被锚定呢?你写一遍自己身份证号最后两位这么一个明显与决策无关的数字,然后对某件商品估价。身份证号后两位数大的人,比如94结尾的,开价能开到后两位数小的人,比如08结尾的人两倍多。
你会说这是心理暗示吧?也许下意识里觉得身份证尾数大的人比较重要。如果告诉自己这个数字是荒谬的,无意义的,能不能避免被锚定?
答案是——不能。卡尼曼和阿莫斯做了一项实验,在测试场地旁边放了个轮盘,测试前拿轮盘随机转出来一个数字。你知道那是随机数,没有任何意义,但测试结果显示被试者一样被牵着鼻子走了。
——时刻提醒自己,大脑有认识偏差,可以避免吗?
——没用,就算事先告诉受试者,他会受锚定效应影响,结果还是会被锚定。
——更丰富的信息,比如依据专业知识作出决策,能否摆脱影响?
——基本上没有用,测试对某处房产估价,房产经纪与普通的的锚定系数差别不大。锚定效应的重要特点是你知道要调整,但最终仍然会调整不足。
要说明的是,专业知识对抗锚定的几个实验,都是比较不精确的估计类型,本身有一定自由浮动范围。我没有看到论文原文,不清楚对这一点是如何解释的。
——除了数字,尤里还有什么方法控制我?
——可以是语言,图像。我希望你注意到文章中与寒冷有关的词,只需要让你读一遍-5℃。想让你注意到与高温、沙漠、热带有关的词,让你看一遍30℃就可以了。
为什么会有锚定效应呢?类似于模糊效应,这都是描述性的研究,所以对于背后的生物学原理,并不清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wiki中提到的几种主流解释。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choring#Causes
实践中有哪些应用锚定效应的例子?
不要笑,锚定效应起作用的前提也是一定程度的信息缺失。在信息不足的时候,如果没有意识或能力启用比较复杂的认知能力去研究合适的评价方法,大脑就会提供一个比较简单的解决方案:把这个问题替换成另外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然后以此为依据进行决策。大脑这时就像鬼子突然出现在村口,来不及跑,虽然知道不顶用,但也会下意识在手里抓根擀面杖。对于信息不足,大脑会拼命调出任何有关联的记忆作为判断依据,哪怕跟问题本身毫不相干。就像上面的例子,一看到零下五度,大脑就把全部与寒冷相关的记忆唤醒了。再加上大脑还有令人发指的合理化能力,能把完全不相关的东西强行解释在一起(对,就是你找借口那种本事),就可以得出一个跟锚信息顺理成章的决策依据来。结果就是认真分析下来会发现,当初选这车的真正理由是:我也不知道具体哪里好,反正这个车好像挺高级的。
据说经营之神王永庆当年卖豆浆,别人都是问客人:加不加鸡蛋?他问:加一个蛋还是两个蛋?结果总是比别人赚得多。客人如果不能跳出他画的圈子发现隐藏选项——不加鸡蛋 ,就只会在他给的两个选项里做出似乎很理性的选择——月底了,省着点,加一个吧。
这个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思考方式是怎么来的呢?大脑的思考方式是先验式的,学术点叫“贝叶斯”,就是它通过一件事情在过往发生的情况来判断这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比如你非常清楚你家附近市场的物价,如果有一个新来的商贩狮子大开口,苹果卖15一斤,你可以很容易地用4.8-5.1元的价格还价。但如果你去新疆旅游,发现一种没见过的红果子,20一斤,你只能通过谈判技巧观察对方反应谈出一个价格。这个价格其实是被对方的开价锚定的。
以前在西市场买衣服,对方开150,你还50。 奸商:成交! 你:我擦?你虽然是“照着脚脖子砍“,但是仍然是以他给的150为锚,比起开价80,最终成交价是偏高的,也就是调整不足。
怎么办?
critical thinking训练,明确自己的思考过程,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决策依据。
获取充足信息。比如买衣服,多去几次,跟更多的人交流。当你知道周围人的最低成交价以及不断试探下商贩的最低价时,你就不会再根据他的开价作为谈判依据而是直接按照自己的价格体系开价。
不对哟,专业人士也会被锚定。是否可以解释为,对于专业人士的几个实验(房价,在法律量刑范围内决定)本身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 贝叶斯式的思维过程是适应性进化的产物,非常高效,只是在特定情况下不完全适用。在决策时还是要考虑成本的,比如豆浆里多加一个蛋就多加一个吧,最多晚上关灯吃面。
一个“明白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小故事:我前段时间退订巧虎接受了默认的邮局汇款,后来发现收不到汇款单,流程非常麻烦,跟客服投诉才发现还有“退至银行卡”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