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就是“麦穗理论”的反映。这一理论,来源于这样一个故事。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就让他先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走出了麦田。老师问他为什么没摘。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其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的树,同样只能砍一次,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说的话做。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当我走了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在数不清的麦穗中寻找最大的麦穗几乎是不可能的,所谓“最大的”往往也是在错过之后才能知道。在无数次的擦肩而过之后,我们的心可能已经疲惫,于是在简单地比较之后,匆忙地做出了选择,而这个选择其实未必真的是最好的。命运就是这么地爱捉弄人。
其实,生活从来没有最优解,也没有最满意解,只有相对满意解。选择伴侣,对你我来说都是一件神圣而又谨慎的事情,婚姻也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二次生命。俗话说得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每个人都想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或者白雪公主,但是生活总是存在偏差,就如同你在麦地里摘了麦穗出来后,总会发现会有比手中大的麦穗一样,和我们共度一生的那个人,很可能不是我们最爱的那个,但是,也不是我们最讨厌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