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音乐诗人李健的一个采访视频。
在采访里,他说余华是他最最最喜欢的作家,并谈了余华的作品《在细雨中呼喊》。
其中一段话听了很有感触:我不再装模作样的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孤独当中,以真正的我,开始独自的生活,我们以前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回来却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相关。
很早就听过一句话,“孤独是人生常态”。
现在,自己真的是一个人在这花红柳绿的纷繁世界里穿梭,有迷茫,有窘迫,有快乐,有自由,也有桎梏……
但内心慢慢地变得坚定了许多。
因为自己可以辨别一些不真实的东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自由选择自己想走的路,哪怕这条路没有伙伴儿。
不再假装自己多受人喜欢,不再炫耀自己又去哪个美景打卡,不再佯装自己有多优秀,有很多包袱渐渐地放下了。
一个人,安静久了,书读多了,路走远了,内心就强大了。
我好喜欢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听着歌,靠着椅子,任凭思绪飞入云端。
经历的事儿越多,越不爱表达了吗?
我读过余华的《活着》,读完之后,心里特别震撼。
结局是除了富贵儿和“富贵儿”,其他人都不在了。
这本书是我高中读的,间隔现在已经七年多。
在我记忆深处,在落日的映照下,富贵儿和老水牛“富贵儿”在田里耕作,场景甚是落寞。
坦白讲,读完《活着》的另一个感受是:心里不禁打寒颤。
不禁想,余华为什么要把富贵儿写得这么悲苦凄凉呢?
读完《活着》,又继续看了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但心里莫名抵触,不想再读如此悲伤的故事了。
最近几天也刷到了一些余华老师的短视频,原来他还活着,原来他如此幽默。
有一个评论说得很对,余华老师把快乐留给了自己,把悲伤留给了读者。
“我如释重负地发现自己已被彻底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