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周穆王第三07总第048篇
本篇结尾,列子老人家讲了两个经典案例,再次从反面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是什么?第一个故事,原文说:
秦国人逄氏有个孩子,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得了迷乱症。听到唱歌以为哭泣,看到白以为黑,闻到香以为臭,尝到甜以为苦,做了错事以为正确。意识所到的地方,无论是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没有不颠倒错乱的。
有个杨氏告诉这个孩子的父亲说:“鲁国的君子有很多方术才艺,能治好孩子的病。你为什么不去拜访呢?”孩子的父亲就去了鲁国,路过陈国时,遇到了老聃,便告诉他孩子的病症。
老聃说:“你怎么知道你的孩子迷乱呢?现在天下人都迷惑在是非中,糊涂在利害上,同害这种病的人很多,本来就没有觉醒的人。而且一个人迷糊,不足以倾覆一个家,一家人迷糊,不足以倾覆一个乡,一乡人迷糊,不足以倾覆一个国,一国人迷糊,不足以倾覆全天下。天下人都迷糊,是什么倾覆的呢?如果天下人的心,都像你的孩子那样,那么你就反而成迷糊人了。对于哀乐、声色、香臭、是非,谁又能纠正它呢?况且我说的这些话,也未必不是迷糊话,更何况鲁国的君子们,都是更迷糊的人,怎么能解开别人的迷糊呢?不如担着你的粮食,赶快回去吧!”
体悟:老子一席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歌与哭、白与黑、香与臭、甘与苦、是与非,及天地、东西、水火、寒暑”等,都只是人为赋予的名称而已,并不等同于事物的实质。名称错乱了,实质并没有错乱,既不妨碍我们活着,也不能决定能否活好。关键问题在于,我们远离了生命的实质:延命和精神完善,而陷入了利欲的圈套。
老子说:“今天下之人皆惑于是非,昏于利害,同疾者多,固莫有觉者。”什么意思?全天下人都迷乱了;而相对来说,逄氏之子只是“概念倒错”,仅造成自身生活不便而已,与全天下人“生迷命盲”、害命耗能,整个民族失去希望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老子更发出了质询:“天下尽迷,谁倾之哉?”“哀乐、声色、香臭、是非,孰能正之?”“鲁之君子,迷之邮者,焉能解人之迷哉?”言外之意,因为执政者废弃了先贤文化,加之一些儒者附权趋贵,让我们丧失了民族之根啊!
利欲心作用于身外之物,才产生是非利害。而陷入功利,就会让我们失去本心(良心、诚心),忘记生命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可持续健康、快乐、幸福。
第二个故事,则更为直接和深刻。原文说:
燕国有个人,出生在燕国,生长在楚国,到了老年回本国去。路过晋国时,同行的人诳骗他,指着城墙说:“这就是燕国的城墙。”那人凄怆地变了脸色。同行的人指着土地庙说:“这就是你家乡的土地庙。”那人喟然长叹起来。同行的人指着一座房屋说:“这就是你先人的房屋。”那人流着泪哭了起来。同行的人指着一个墓地说:“这就是你先人的墓地。”那人哭得停不下来。同行的人失声大笑说:“我刚才是在诳骗你,这是晋国啊!”那人大为惭愧。等到了燕国,真的见到了燕国的城墙和土地庙,真的见到了先人的房屋和墓地时,悲伤倒变少了。
体悟:燕人之所以悲伤且越来越甚,后来又大为惭愧,说明在自己的灵魂、良心里,祖宗的恩德还在;然而,在自己的头脑中、意识里,祖恩却模糊了,以至于真的见到了先人的墓地,悲伤反而很少。
为什么会这样?恐怕燕人的悲伤,更多成了虚幻,只能供“活人”看看罢了。而自己跟祖宗的链接,对祖宗的感恩,实际又有多少呢?倘若自己跟祖宗本来上下一体,保持链接,不去割断,又何来悲伤?何来对祖地的遗忘呢?
一个人不知自己的来源、使命和方向,甚至不知祖先的名字,对祖宗没有感觉,太祖、高祖、远祖,更是若有若无。这表明什么?又何止意念迷乱这么简单?
这就表明自己从祖宗生命链上掉了下来,成了无头苍蝇、无心僵尸、孤魂野鬼啊。这,才是人类最大的“命疾”,人生最大的漏洞!不懂得生命的实质和归宿,我们又怎能活好呢!
生命源于宇宙真炁,是宇宙的主体和实质,永恒不灭。但是,如何从肉体、情体、慧体到精神、灵魂,不断塑造、完善自己,融入生态链,进入续永界,进而成为宇宙整体能量的一部分呢?
唯有链接祖宗,得到看不见的祖宗的能量支持和监督,把祖宗的能量、智慧传承下来;站在祖宗的肩膀上,替祖补缺、补过、补憾,让自己越来越智慧、强盛、圆满、有力。如此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更收获人生的价值、意义、健康、快乐和幸福!难道不是吗?
所谓梦幻,原来是忘本所造成。如今,列子老人家教导犹在,我们将何时从梦幻中觉醒、觉悟,回归自己的神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