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在西安开会,会后乘火车一夜到陕北榆林,实为慕镇北台而来。
1,
“长城万里,雄关三座”,意思是长城虽绵延万里,但存留下来的规模最为宏大的关口建筑只有三座,它们是山海关、嘉峪关和镇北台。
镇北台是古长城现存最大的烽火台,素有“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但时间的锈蚀使它几成一座巨大的土丘,前些年经大规模维修,终于还原了它本来的面貌。
这座建于明朝晚期(1607年)的大家伙雄踞榆林城北,有4层,30多米高,台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64米,占地5056平方米。你站在它前面,更感到威严,当时就有人写诗赞叹说:“戌阁崔嵬天阙近,塞垣缭绕地维回。”
镇北台四面围以墙垣,5.5高的内墙和10米高的外墙,确保城垣的坚固。外墙上设2米高的垛口,各层垛口内四周相通。漫步城垣,发现东南墙内侧有砖石马道。第一层城垣里至今还有守台戍卒的营房遗址,如见当年的刀光剑影。
镇北台在一座土丘顶上。这土丘有个响亮的名字“红山”,但怎么看也不像是山。登坡向上,四周秋叶尽染。
2,
有明以来,北边的蒙古各部就虎视眈眈,明朝设九个重镇(俗称“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九镇统管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万里边疆,拥兵数十万。镇北台属其中的延绥镇,此镇管辖1700多里的长城沿线,从黄甫川堡(今陕西府谷县)到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
延绥镇一度是明朝和蒙古战斗最频发的边镇。铁骑南下,烽烟骤起,成当地官民的心腹大患。
延绥镇的总部本不在榆林,而是在200多里外的绥德,蒙古骑兵南下榆林,而当时榆林仅是个卫所(榆林卫),无法抵抗。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延绥镇巡抚余子俊上书朝廷,把延绥镇总部由绥德迁到了榆林,同时扩建城防。
上图:榆林卫城
成化十年(1474年),余子俊率军民修补增筑了东起清水营(今陕西府谷县清水)西到花马池(宁夏盐池县)全长1700里(一说1400里)的延绥边墙,等于在秦隋长城南边又筑了一道长城;还构筑了黄甫(今府谷皇甫川)以西至定边营1200余里的墩台和36座营堡,使之互能相望。蒙古骑兵望城兴叹,无法长驱直入。
3,
虽有雄关九镇,但两边老百姓的生意还是要做的。明嘉靖年间,蒙古鞑靼部首领与明朝议和,开放边界互市。到嘉靖末期,明朝修筑了“款贡城”(一座方形小砖城,在现在的镇北台北边),这座明代长城沿线唯一由官方设立的贸易集市,汉蒙官员在这里洽谈并举行献纳贡品仪式。后来又修建了易马城(往西南一点,现仅存遗址),供蒙汉民间贸易,互通有无。
款贡城
易马城遗址
这种局面时常被战争搅黄,直到隆庆五年(1571年),双方和谈成功,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议定通贡互市条款,重新开市,边境盼来和平。
时光又过去几十年,到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明朝在“款贡城”南边筑起巨大的镇北台。明军居高临下,随时观察敌情和互市情况。
想当年,这里齐聚蒙古牧民的牛马驼羊和各色毛皮、汉人的布匹绸缎和盐茶烟酒,热闹非常,百年后还有人感慨“关门直向大荒开,日日牛羊作市来”(清·杨蕴《镇北台春望》)。
4,
历史总是拐来拐去。从万历中期以后,蒙古各部日渐衰落,对明朝的威胁大大减轻,而东北方向崛起了女真(后来的满族),成为明王朝的主要敌人。因此,明朝与蒙古在榆林这一带极少发生有规模的战斗,镇北台纵使雄镇八方,也没了用武之地。修建这么大的台堡,威慑作用当然更大,但没经历过大规模实战检验,毕竟有些遗憾。
镇北台虽然没在战争中起大作用,但其高峻威武的样子还是很唬人,难怪清朝高官邓廷桢登镇北台,会有“震耳河声穿峡走,荡胸云气压城来”的慨叹。
那日,漫步镇北台,萧瑟的秋风里,看高台巍耸,气势凛然。已修复的款贡城也有些气势,城门半开,如人,半张着嘴。但这一带的长城,城砖尽失,仅余高大的土坯,易马城也只剩下今人立的标牌。虽有几座复建的敌楼做点缀,依然苍凉满目。
镇北台巍峨挺拔,登台远望,视野辽阔。北望,蓝天之下,长城逶迤,沙海浩瀚,塞外风光一览无余。西看,榆溪河穿过红石峡,莽莽荡荡。
台下有个长城博物馆,展品以图片为主,有一部分当地出土的文物,有瓷雷等武器、也有油壶这类生活用品。门外空地上,几株不惧严寒和干旱的老旱柳,特立独行的样子。
5,
其一
百仞台侵碧汉边,
镇当玄武壮居延。
左连东北三关胜,
右跨西南半遮天。
黠虏向风看聚蚁,
层楹寝日碍飞鸢。
黄金购士收河曲,
樽俎俄教奏凯旋。
其二
重镇秋深霁色开,
巡行关隘为登台。
千山远向云霄列,
一水环从沙漠来。
戍阁崔嵬天阙近,
塞垣缭绕地维回。
凭高极目狼烟靖,
恍是逍遥阆苑隈。
这是明朝高官(陕西三边总督)刘敏宽的诗《镇北台二首》。当年他巡视镇北台时,被高台的气势震撼,赋诗大赞镇北台的威风凛凛。
到了清朝,北境虽不再有边患,但仍有不少人写诗赞美镇北台。《秋日登镇北台》就是清朝人所写,一样的气势雄浑:
一声羌笛日初曛,
愁见飞蓬逐雁群。
独倚高台秋又尽,
关渝萧瑟锁塞云。
这几首诗都是秋天写的,似乎秋日的镇北台更浑厚。也确实,天高万里,北雁南飞,天地更加辽阔。当年的战事,多发生在秋高马肥的时候,旌旗猎猎,战马嘶鸣,映衬着古长城,更显悲壮。
昨日秋,金戈铁马;今日秋,暖日清风。历史已远,回声还在。人在台上,秋风从头顶掠过,风起处,红叶翻飞。